《伍尔福克教育心理学》第三章读后感

本周我在学校阅读了《伍尔福克教育心理学》第三章。这章里出现的“同伴文化”引起了我的关注和思考。

        不同的学生群体都有自己的一套规则,如穿衣风格、说话方式、发型、沟通方式等,这些被称为“同伴文化”。营造“同伴文化”,可以促进孩子们的健康发展。促进学生同伴交往,培养学生同伴交往能力,符合当前社会改革的迫切需要,同时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良好的同伴关系具有保护和发展功能,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最初是通过与家长交往,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原则和方法的。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既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还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让孩子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体验到快乐,学会分享与合作,并及时对孩子在交往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父母还应给以身作则,给孩子们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有一位沉默不言的家长,他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能多事,这个孩子一般不会太难管、好斗;反之,一位生怕孩子吃亏的家长教育孩子“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如果孩子好动又好斗的话,这种教育方式会让这个孩子无事生非,成为班里的小霸王。所以家长的教育要三思呀!

        而作为孩子的老师,我们也有着帮助孩子的重要任务和义务,我们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交往环境,创设与他人合作、分享的机会。教师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学生的同伴交往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我们要注意自身群体人际关系的协调。同时,我们要为学生营造一种温暖、关爱、尊重和信任的心理气氛和教育环境。这样的群体容易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并表现出较强的交往动机与持续交往的兴趣。一位好老师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让班级形成良好的互帮互助的氛围,同伴关系亲密。

  班级也会出现一些同伴交往问题的学生。同伴交往问题生的学习和生活不是孤立的,他们毕竟生活在班集体里,所以他们必须和谐地融入班集体中,和班集体一起奋斗,一起前进。例如每个班均有几位后进生,他们落后均有不同的原因。我会针对现象,将同伴交往能力强的学生开了座谈会,让他们认识到帮助同伴学习问题生进步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极其光荣的使命,当同伴交往能力强的学生有了这样的意识后,我及时在班里开展了“一帮一”活动。通过这个活动的开展,全班友爱互助的情绪高涨,同伴的学习成绩也会快速提高,让后进生充分感受到了班级大家庭的温暖,让他们的自卑心逐渐消除,性格渐渐变得开朗,自信心增强。

总之,同伴交往对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掌握规律,为教育教学助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周我阅读了《伍尔福克教育心理学》第三章。这章里出现的“同伴文化”引起了我的关注和思考。 的确,营...
    王丽王丽阅读 598评论 0 0
  • 班主任治班策略:通过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在班级中的地位 初中班主任张老师 9月14日 上高中的时候,我是一个很...
    汉唐雄风阅读 11,408评论 5 77
  • 【伤不了我】 —— 词:鱼刺 —— 去学会坦荡面对 人群给我的冷落 就算硬着脸皮走过 带着微笑不说什么 —— 讽刺...
    于赐阅读 381评论 2 2
  • 谁在七月饮酒 卸下铁犁,放下锄头 骑着白马去向远方 谁在慌乱的季节,去而不返 割下大地的匆忙 谁在七月饮酒 带上金...
    失业男阅读 172评论 0 1
  • 阳光菇 我在过去的一年里都处于一种疯狂的“瞎折腾”状态。而在这疯狂的折腾下我却感觉什么都没收获。除了落下疯狂式的失...
    得不得阳光菇阅读 25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