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洋葱阅读法
【主题】:阅读
精彩内容分享:
>> 让自己和更多人从阅读的困难中解脱,从书本的“奴隶”变成阅读的“海盗”。
>> 小六以自己的阅读经历为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了最全面的阅读方法论。他通过阅读开阔了自己的眼界、提高了思想的维度,把知识化为己用,经过不断实践,拓宽了人生的可能性。
>>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会阅读的人才会具备快速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以及应变能力。洋葱阅读法作为阅读的基础课,不只是教会人们阅读方法,更不只是教你知识管理、打造个人品牌,还能帮助你构建可以终身受用的阅读管理体系。
前言
>> 什么叫作个人品牌?个人品牌就是你影响了更多人、帮助了更多人。
>> 学会这个方法之后,面对任何类型的书籍,你都能够想到本书中的方法并且很好地运用,把一本你觉得很难读懂的书,变成你的良师益友。就像一个大厨,面对不同的食材,可以很快决定如何烹调、做成什么菜。就像一个老司机,无论要去什么地点,或者遇到不同的路况,都可以下意识地知道该怎么办。
>> 洋葱阅读的所有方法和工具都是你大脑的磨刀石,会让你的大脑变得“锋利”,但是很抱歉,你不可能拿着磨刀石去切菜。
>> 洋葱阅读的所有方法和工具都是你大脑的磨刀石,会让你的大脑变得“锋利”,但是很抱歉,你不可能拿着磨刀石去切菜。另外,洋葱阅读需要你有好奇心,也需要你有行动力。
>> 故事发生在洋葱岛,你是洋葱岛上的一个很有志向、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轻人。在这里,你会看到,原来外面的世界是如此精彩:人们每天都能读那么多书,每个人的能力值都非常高,这个世界上还流传着很多传说,那些最厉害的人也可以靠阅读赚钱、打造个人品牌,甚至是去帮助更多的人。
>> 当你遇到困难时,当你得到奖励时,你都可以去找村长。几乎所有的事情村长都可以帮你解决,所以村长在我们这本书里是会反复出现的一个人物。他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做、应该找谁、应该得到什么…
>> 阅读的本质就是大脑的应用。
调用所有脑细胞思考现在的所见所闻
>阅读的本质就是大脑的应用。
>> 阅读的本质就是大脑的应用。我们要学习大脑的运转原理,学习如何锻炼自己的大脑,学习在阅读时怎样保持专注力、怎样提高记忆力……
>> 造船需要怎么做?搭建框架、寻找素材,最终建立一艘属于你并适合你的“海盗船”——主题阅读。
>> 当你通过这个关卡之后,你会有两大收获:·大幅度提升自己的阅读量,我们总是会听到很多人说一年读了300本书,其实他们大多是依靠主题阅读实现的。·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从一个领域的入门到深入学习,你会掌握全套的学习方法。
>> 掘金匠人最擅长的就是挖矿,从一个看上去好像没什么知识点的内容里,把最深层次的“宝藏”挖出来。
>> 我们通常会遇到很难啃的问题,导致阅读的时候困难重重,这时,掘金匠人就可以出场了,他会帮你把一本书里的重要信息挖得很深、很透彻。
>> 以上就是这本书的核心内容。这七个关卡其实就是我们阅读的大脑、碎片阅读、快速阅读、阅读卡片和笔记、主题阅读、深度阅读,还有阅读和变现。
>> 攻略三:收集“54个阅读学习法核心概念词”
>> 与这本书配套的,还有“54个阅读学习法核心概念词”。按照概念词之间的关系和重要性,我们把它们设计成了一套“游戏化学习思维扑克牌”。
>> 持续练习并输出30天,你就会有机会收集到一整套产品扑克牌,完成对阅读能力从茫然到掌握的转变。当我们学会了阅读之后,实际上你已经组建起来一支非常棒的团队,你的海盗团里有会快速阅读的,有会主题阅读的,有会深度阅读的,有会碎片阅读的,这些伙伴能够很好地帮助你学习其他的任何内容。最后你会发现,你已经从一个人变成了一支团队。
>> 海盗的守则是:完成比完美更重要。所以我们只有开始去尝试,才能越来越好。
>> 海盗的守则是:完成比完美更重要。所以我们只有开始去尝试,才能越来越好
>> 无论是绘画还是阅读,其实都是一个道理。行动远远比知识更有价值,这就是洋葱海盗的信条:没有好不好,只有你行不行动。
>> 阅读也是这样,先从每天读书开始。比如,先把这本书读完(先不要说把一本书里的内容全记住,当然这个是很好的目标)。在开始的时候,你可以试着做一些阅读卡片,收集一些名言名句,做一些简单的摘抄或者标注,这些都是很好的开始。
学习和阅读的重要性
>> 日本东京大学的科学家清水博的一本书中曾经谈到个人的成长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就像是一个咸鸭蛋,蛋清是我们平时接触的一些技能和方法,很容易改变,也很容易混在一起;而蛋黄就像是我们的内心,坚固异常,很难改变。
>>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思考方法和心智模式,无论我们如何学习,本质上我们的心智都是很难改变的。所以在个人成长方面,特别是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不仅要关注技能和方法,更要注重心智模式的学习和提升。当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时,慢慢地你就会发现自己能够满足更多的期待,包括公司对你的期待、团队对你的期待,以及你对自己的期待。当你的能力逐渐提升,你会发现你未来阅读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 这些问题虽然看似庞大,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与我们切身相关。当你试着思考和回答这些问题时,恰恰是你需要提升思考能力的时候。这时你需要看一些哲学类、经济类,甚至政治类的书,对这些话题有了一些看法后,你可能才知道:哦,原来我的价值观是这样,原来我眼中的世界是如此面貌……所以,我们不能只是关注蛋清的技能和方法,还要关心蛋黄的思考方式和心智模式。也就是说,我们的“蛋清”和“蛋黄”都要提升。
>> 我们怎样去改变心智模式?怎样才能变成一个有智慧、有见解的人?学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平时,我们学习的时候一般会有四种途径:人、网、事、书。“人”是什么呢?人就是人脉,要学会利用你的人脉。你可以跟身边的一些“大神”学,这是一种很容易的方式;你也可以从熟悉的朋友那里找到一些可以学习的点。第二个是“网”,就是网络——碎片化知识。比如,一些公众号的文章,一些新闻媒体,还有app(如知乎、得到等),它们的模式通常是每天把一篇一篇的文章进行推送,这就是你接触到的碎片化的知识。第三个是“事”,就是做事情——边做事边学习。通常我们在工作中很难进行系统地学习。比如,一份工作你已经做了三五年,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让你系统地讲一个东西,你通常会很难讲清楚,这是因为我们不断地在埋头做事情,但是并没有形成体系。所以仅仅从做事情的角度去学习,我们很难获得持续的、系统的成长。最后,“书”就是阅读。阅读的优势很明显,比其他几种方式都更简单、成本更低。而且阅读的系统化程度很高,随便拿起一本书,作者一定会比较系统地告诉你一些东西,这是书本天生就具备的特性,但是有时候我们不免会遇到障碍:“哎呀,读书太痛苦了”“读书太艰难了”“一本书动不动就要十几二十万字,好可怕”,因此很多人都读不完。尽管我们都知道读书很重要,但是很多人都对读书这件事感到恐惧。
>> 阅读的本质通过阅读我们可以系统性地获取知识,同时也会面临很多问题。很多人对阅读有障碍、有困难,实际上是我们对阅读这件事的理解并不清晰透彻,或者说我们没有看清阅读的本质。你知道它的真正面目是什么吗?实际上,阅读就是在可以利用的时间里,以你自己能理解的程度去学习。
>> 这句话有三个角度:第一个是你自己,你的状态、你阅读的目的、你的时间,还有你的精力,这些都是你最需要关注的;第二个是你要读的对象,可能是纸质书,也可能是电子书,甚至只是一篇文章都没有关系,它们总体而言叫作读物;第三个是你的输出,在阅读的过程中,输出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输出是你把大脑里的记忆发到朋友圈,或者你在读完一本书之后所做的笔记、所写的便利贴。人、读物、输出,这三个是构成阅读最核心也是最基础的要素。
>> 我们要通过问题看到最深层次的根源,并从根源上进行解决。仔细想想就会发现,深层次的根源往往都是我们自己。比如,我们没有目的地读书;读书的时候应该用到一些工具但是没有;读书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认知,但是我们的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都远远不够,或者说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兴趣……正是这些原因导致了我们对于阅读越来越逃避。大脑的结构与阅读其实,这些问题都不是你的错,都怪你的大脑!我们来看看我们的大脑是什么?我们的大脑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
>> 简单来说,在大脑神经科学领域,大脑被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原始脑,又称为爬虫脑,是我们在爬行动物的时代发育出来的大脑;第二层是我们基于爬虫脑慢慢发育成的哺乳动物脑;第三层是我们人类经过几万年的时间进化出来的新大脑皮层,也称为皮质脑。[插图]科学总是有点枯燥,我们可以把大脑的这三个层次分别想象成乌龟、老虎、爱因斯坦。乌龟是爬行动物,乌龟的个性是什么?它很稳定、不爱动。老虎是哺乳动物,它有什么特性?遇到威胁会吼叫、会反击,也会龇牙。第三层脑是我们的新大脑皮层,负责我们的理性决策。
>> 兴趣金字塔的最底层是感官兴趣,也就是你觉得这个东西是否有趣。往上一层是学习兴趣,什么叫作学习兴趣?就是你发现这个东西后想研究一下,想知道它是为什么,它的原理是什么……再往上,就是职业兴趣。
>> 兴趣是一层一层加深的,你对一件事感兴趣,一开始都是感官兴趣。很多人之所以对阅读没有非常强烈的兴趣,可能是因为我们从小到大经历了太多“背诵全文”,以至于我们对文字有种莫名的害怕。所以我们不妨做一些加法,尝试在读书时加入一些有趣的东西,比如你可以找这本书的音频来听,或者找一些带有插画和图片的版本等,通过这些方式把原来让你觉得很枯燥的东西变得有意思。
鹉哥的七个建议
>> 们知道了爬虫脑、哺乳动物脑、皮质脑各自的特征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会发现大脑喜欢简洁的,而讨厌复杂的。对大脑而言,密密麻麻全是文字的书会有那么一点儿讨厌。
>> 大脑的第二个偏好是,喜欢结构性强的东西。也就是说,结构越清晰的,大脑就越容易记住。
>> 如果我们平时收集到的或者看到的都是一堆碎片化信息,我们很难记住,但如果是成体系的、结构化的东西,往往就很容易记住。
>> 大脑为什么喜欢看图?因为在文字和语言还没有出现之前,图画已经存在于人类的历史中,原始人用图像的方式在岩壁上做记录,或是记载部落的丰功伟绩。图像是人类大脑中天然的、基因里自带的东西。
>> 你可以将MVP理解成用最快、最简明的方式建立一个可用的产品原型,这个原型要表达出你的产品最终想要的效果,然后通过迭代来完善细节。
>> 鹉哥第一个建议:要时刻关注你的大脑。不能让大脑感到害怕和紧张,而是要让大脑觉得是在做某件有意思的事,让大脑觉得非常好玩,增强执行的意愿,并给予大脑奖励的暗示。
>> 时间管理的本质就是精力管理。对于每个人来说,时间的概念都是一样的,隐藏在时间背后的就是精力。
>> 在不同的情景中,我们有不同的角色。这些不同角色决定了我们每天要花相应的精力来应对。而精力就像一块蓄电池的电量,都是有限的。我们每天早上起来,这块蓄电池是充满电的状态。在一天中,电量会因为各种事情不断地被消耗。如果我们在晚上下班以后再去读书,就会发现很难进入阅读状态。
>> 鹉哥的第二个建议,要在精力充沛的时候去阅读,不要在筋疲力尽的状态下阅读,后者的效果会非常差。
>> 心理学上有一个很有名的原理叫作鸡尾酒会效应。当我们参与某个酒会,或者在酒吧里时,大家都闹哄哄地各自聊天,背景音乐也很嘈杂,这时候我们很难听清楚别人在说什么。但如果有人突然喊我们的名字,我们一下子就能反应过来。为什么那么多人说话都听不见,而别人一叫我们的名字,就能一下子引起我们的注意?因为大脑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会特别在意。
>> 心理学上有一个很有名的原理叫作鸡尾酒会效应。当我们参与某个酒会,或者在酒吧里时,大家都闹哄哄地各自聊天,背景音乐也很嘈杂,这时候我们很难听清楚别人在说什么。但如果有人突然喊我们的名字,我们一下子就能反应过来。为什么那么多人说话都听不见,而别人一叫我们的名字,就能一下子引起我们的注意?因为大脑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会特别在意。
>> 鹉哥的第三个建议是利用好你的注意力
>> 要带着你的问题和目的去读书,这样一来你就能从一本书中很快地找到需要的内容。有些读者朋友可能会说:“我在阅读的时候感觉到处都是重点怎么办?”如果到处都是重点,也就意味着这本书没有重点。
>> 鹉哥的第四个建议是提升你的专注力。在特定的时间里,只用心专注于一件事情,并努力做到极致。
>> 很多学生都问我:“我马上要考试了,读了很多东西,怎么才能记住这些重要内容?”其实没有什么特别高效的办法,只有反复地测试、练习、记忆。当我们知道了记忆原理之后,就会发现阅读也是一样。
>> 只有通过分享、写卡片、写笔记、再读一遍等反复处理信息的方式,才能把这些内容变成长期记忆。
>> 我在阅读的时候会提炼重点,之后会加入一些个人的观点,然后再去重构一遍内容。这个过程结束后,你就会发现你对这些内容处理了三遍,而这三遍处理的过程就是对知识的重复,因此这些内容在我们的头脑中就深深地扎根了。
>> 知道了这个处理过程,我们就会了解到一个读书的法则:好书必须反复读,尤其是那些我们特别喜欢、对我们特别重要、内容又特别好的书。好书值得读3遍以上,
>> 有一句名言是说“一位教师真正学会一个知识的时候,是他在教学生的时候”,这句话值得我们认真品味。分享是最佳的学习方式之一,因为当我们去教别人之前,我们需要准备知识,把原来的知识再多巩固几遍,为了防止遗漏,某些重要内容会反复确认。这个准备的过程,促使我们反复地去提炼知识点,厘清自己的结构。实际上对一个知识点的记忆,相当于复习了七八遍,这七八遍已经足够我们把一个知识记在自己脑子里了。
>> 鹉哥的第五个建议就是,想要记住某些重要内容的时候,反复熟悉就好。这种反复熟悉最好的方式有可能是分享,这种反复的分享、反复的测试都是对知识的熟悉过程。
>> 如何处理这种压力?我们先来了解一个概念:心流。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定义心流为一种将个体注意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一旦进入心流的状态,我们就会很容易沉浸其中,不觉得疲倦。这些事情有些难度和压力,但是我应付得来。
>> 阅读有三种状态,第一种是焦虑状态,感觉有压力,想快点读完,或者读不懂;第二种是无聊状态,感觉读这本书好无聊、好枯燥,想尽快结束;第三种是心流状态,是在读某本书的时候,我们会忘记时间的流逝,到底是花了25分钟还是一个小时会完全忽略掉,我们处于这种心流的状态,可以流畅地与作者对谈。无论我们处于哪种状态——焦虑状态、无聊状态、心流状态,我们的目标都是进入心流状态去阅读,并保持下去,这是我们最终的追求。
>> 提升阅读能力的过程实际上是这样的:最开始进入一个新领域,可以试着先从一些入门级的书着手。
>> 入门之后,会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更广泛的阅读,也就是把所有跟系统思维相关的书都读一遍;另一个选择是寻找某一个领域,增加阅读的深度。
>> 鹉哥的第六个建议是,当你面对压力时,要从简单的内容入手,再一点一点地加大难度,就可以慢慢进入心流状态。一旦进入心流状态,就不会觉得阅读是一件枯燥、无聊和有压力的事情了。
>> 如何才能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要让自己患上“阅读饥渴症”,其实方法很简单:在接下来的21天里(或者某个时间段),挑一个每天最适合的时间点,在第一个星期每天用5分钟的时间阅读;第二个星期每天用10分钟的时间阅读;第三个星期增加到每天阅读15分钟,以此类推。正常人5分钟大约可以阅读3000个汉字,差不多是一本书里一节的内容。一节内容看完之后,我们可以把一些想说的或者从书里找到的有用的句子等内容分享出来,这就完成了一个学习、阅读、分享的过程。
>> 阅读的本质是,在自己可以利用的时间,以自己可以理解的程度阅读。
>> 鹉哥的最后一个建议是,要强迫自己养成阅读的习惯。
洋葱岛第一关攻略回顾
>> “重点”不是书上的重点,而是你自己的问题。比如,当我们想要读一本关于时间管理的书时,书里的重点跟时间管理相关,可能是关于拖延症,也可能是精力管理……要了解自己认知的局限,之后带着问题去阅读,有目的地去找重点,就会解决这个问题。
>> 比较专业的书怎么读?鹉哥:比较专业的书有两种读法,第一种是为了考试进行系统的阅读和学习。既然是专业书,就意味着该专业有系统的结构,书的目录就是非常结构化的内容,先把目录结构搞清楚,再看看哪些是考点、哪些需要认证、哪些是需要做作业的,依次处理,也就读懂了专业书。另一种学习的方式是只挑选一些很重要的部分进行阅读。像我这种非科班出身的人看一些专业书时,就会挑重点内容看,无须再按照结构来看。
>> 分享的时候要想着怎么把读到的内容解释给没有读过这本书的人听,让别人能听明白。
场景导入:碎片时代的阅读
>> 我们要讲的是碎片阅读,就是如何利用这些碎片化的时间和内容,进行阅读和学习
>> 在读书时既不追求数量,也不要求读完。我的做法是:当我要解决某个问题的时候,主动去寻找可能会讨论这个问题的文章和书籍,去观察——作者用什么样的思路解决问题?在这个解决方案背后,是否有我熟悉的知识?我还能把这个解决方案的原理,应用在什么领域?
>> 此读书不再与读多少,而在于你有没有通过读书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发现临界知识并把它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当中。生命有限,不要把有限的生命浪费在那些“低水平勤奋陷阱”里。
>> 我们很厉害的一个招式,叫作“联机学习”。在没有互联网的时候,我们很多人学习都是在自己家里看书,每个人都是单独的个体,但是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有机会跟别人产生链接。什么是“联机学习”呢?就是我们可以在一个群里学习同样的东西,可以互相讨论,可以分享彼此的想法。你有一个想法,我有一个想法,我们两个通过交流,就各自有了两个想法,你就收获了一个不一样的观点或见解。联机学习最重要的一个途径其实就是我们在这种碎片化的时间里向别人学习
什么是碎片阅读
>> 碎片阅读不是说什么都学,而是有目的性地学习更多。也就是说,你要带着目的和兴趣从一堆东西里找到想要的。
>> 阅读就是在可以利用的时间内,以自己能够理解的程度去阅读。
>> 碎片阅读”实际上就是在碎片化的时间里,以自己碎片化理解的方式去学习碎片化的内容。时间是碎片化的,碎片化时间内对内容的理解也是碎片化的,学习的内容也是碎片化的。
>> 我们之所以常常觉得报了很多课程学习起来很累,却很少会花心思认真坚持,实际上是因为我们只知道把输入端变得越来越多,却忘记了如何去消化,而只有把这些内容真正消化掉,才会变成输出。
>> 我真正通过这些碎片化时间要去寻找和学习的正是核心概念。
>> 阅读实际上是以你为中心的、很自由的一件事。
>> 伞兵思维,即这个世界上能够真正成功的只有2%,我们处在被各种因素的包围中,随时都要做好准备进行“突围”。
>> “绿灯思维”,就是不要等到这条街上的绿灯全部都亮你才开车,而是这段路的绿灯亮了,你往前行进一点点,看到红灯停下,等待下一个绿灯。就这样一步一步地往前行动,而不是说等到一切都准备好了再开始。如果等所有东西都准备就绪,再一条路开到头儿,这样的情况往往不太可能出现。
这个很经典
>“绿灯思维”,就是不要等到这条街上的绿灯全部都亮你才开车,而是这段路的绿灯亮了,你往前行进一点点,看到红灯停下,等待下一个绿灯。就这样一步一步地往前行动,而不是说等到一切都准备好了再开始。如果等所有东西都准备就绪,再一条路开到头儿,这样的情况往往不太可能出现。
>> “绿灯思维”,就是不要等到这条街上的绿灯全部都亮你才开车,而是这段路的绿灯亮了,你往前行进一点点,看到红灯停下,等待下一个绿灯。就这样一步一步地往前行动,而不是说等到一切都准备好了再开始。如果等所有东西都准备就绪,再一条路开到头儿,这样的情况往往不太可能出现。
>> 回到碎片化阅读,其实你会发现碎片阅读更像一片一片落在地上的树叶。这些叶子落在地上,当你捡起的时候你很难知道这些叶子具体来自哪棵大树、哪根树枝。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去学习一些系统知识,这片是枫叶,应该是枫树上掉下来的;那片是樟树叶,应该是从樟树上掉下来的。
碎片阅读的工具
>>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知道了碎片阅读就是对一个个的碎片化的概念进行梳理和理解,
构建你的知识体系
>> 洋葱阅读课”的体系就是把阅读分成了碎片阅读、快速阅读、主题阅读、深度阅读等不同的方面。这就是一个阅读的知识体系。
>> 演讲的六个方面分别是:气氛的营造、站姿走姿、手势、声音、面部表情,还有控场的技巧。
碎片阅读的方法
>> 碎片化阅读的方法可以概括为三个步骤,分别是:提炼、链接和融合。这三个方法,可以让你在浩如烟海的碎片知识里快速找到自己要的东西。
>> 联想是记忆的基本原则。所以知识也须攀亲结友。一种新来的知识好比一位新客走进一个社会,里面熟人愈多,关系愈复杂,牵涉愈广,他的地位也就愈稳固。来自:《朱光潜谈读书》
>> 碎片化阅读方法的第三个步骤就是融合——通过拆解提炼后的内容,创造属于自己的内容。
>> 当充分掌握了核心的知识体系之后,我们就可以随时更新自己的案例。当我们有了足够多的概念库之后,就可以随意地进行组合。最后,我们总结一下碎片阅读的方式,实际上就是找到内容之后,去拆解、提炼出核心内容和知识体系,然后再经过加工、组合、创新变成我们自己的这样一个过程。
>> 实际上你发现无论你收集了多少碎片化的内容,无论你懂得多少盖房子的道理,你都要适时地去分享,因为在分享的时候,也是验证我们是否真的搞清楚了概念,同时也可以在教会别人的同时验证并巩固自己的方法。
你的碎片阅读时间
>> 第一点是你要察觉到自己有零碎的时间,第二点是你要明白这些零碎的时间可以做什么
洋葱岛第二关攻略回顾
>> 用好这些工具,我们就相当于掌握了构建知识体系的“砖块”,然后运用三个步骤:提炼——链接——融合。
>> 最后我们讲的是碎片时间。首先,你要明确你每天都有哪些碎片时间可以利用;其次,你要知道在这些短暂的时间里,你都要做成哪些事情,然后充分做好自己的安排和计划。
场景导入:快速阅读的诀窍
>> 快速阅读的本质,或者说提升阅读速度的目的,就是以主人的心态迅速地让“仆人”——书本告诉我们,它是干吗的,它有什么价值,它值不值得我们为它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我们不能确定某本书到底有没有用,但我们只有30分钟的时间去阅读,这时快速阅读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快速阅读的步骤
>> 快速阅读其实很简单,就是要快速获取自己想要的内容。在这里我给读者朋友们分享一个口诀——“因概少切复”。这五个字分别代表快速阅读的五个关键步骤:提问、预习、扫读、切重点、复习。这五个步骤再配合九宫格笔记法能让我们快速地搞定一本书。
>> 这张图片看起来有点儿像海盗去打劫的计划。海盗想打劫某个海岛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海岛上有什么,所以为了了解海岛,最好的方式是围着这个海岛转一圈,侦察情况。读书也是一样,浏览封面、封底、序言、后记,甚至看看这本书的作者有没有其他人推荐过,或者这本书是不是一个系列的套书……先了解这些内容,搞清状况,再开始阅读。
>> 根据“二八法则”,一本书其实真正有用的信息,只需要花20%的时间就能获得,80%重要的信息集中在20%的内容里。
>> 只有了解概念、串联概念、懂得概念,才能掌握概念。这时如果做一个关于时间管理的分享活动,只需要把几个概念组装起来,按顺序排列好,就可以轻松完成这个分享。
>> TODO区,是用来写接下来可以怎么做。既然是接下来要做的事,说明是一些行动目标,所以不能含糊其词,而是要具体化,SMART化。
>> 形成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的原因,如果想记住书里的内容——让短期记忆长期储存在大脑中,那么就需要用复习的方式来强化记忆。
>> 分享是一个反复学习的过程。在大家一起学习时,在分享我们自己制作的知识卡片时,就是一个反复学习的过程。你分享得越多,学习的次数也就越多,这也就是为什么教授别人内容是一种最好的学习方式。
>> 什么时候适合快速阅读呢?如果我们在读某本书前没有任何了解,如同探索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那么快速阅读的方法无疑更加适合。先快速地读一遍,是否读懂了没有关系,因为后面会再读第二遍、第三遍。
>> “因概少切复”,虽然听上去很陌生,但这五个步骤简单且实用。提问——预习——扫读——切重点——复习,就完成了整个流程。
>> 切记,阅读一定不能着急,提升速度的前提是先把快速阅读的每步都做好,保证从一本书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在阅读里,速度是我们最不在意的一部分。
洋葱岛第三关攻略回顾
>> 碎片阅读和快速阅读有什么异同?洋葱剑士:碎片阅读是我们从一篇文章里提取概念;而快速阅读是从一本书中去提取概念,实际上方法是一样的,都是先找出一个概念,然后把这个概念搞清楚再进行下一步,只不过载体不一样而已。
>> 九宫格笔记的作用是在罗列,而思维导图则重在呈现出其中的关系。九宫格笔记可以转换成思维导图——你提出的3个问题就是3个主干,然后分别用9个概念回答,至于每个概念又是什么就是第三级支干,以此类推。
场景导入:阅读笔记的相关概念
>> 我们做笔记不单是为了记住,更多的是为了理解和应用,这就是做读书笔记的原因。
为什么要讲如何做读书笔记
>> 读书笔记的本质,就是从三大能力——学会独立思考、拥有好奇心、拥有检索能力——延伸出来的,即在获得大量信息的过程中,提取其中的精华,并且理解这些内容,之后,这些内容能够被我们更方便地应用。读书笔记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它的本质就是我们这一章的关键,我们会教大家如何获取、如何理解、如何应用读书笔记,把它变成我们重要的输出工具和帮手。
>> 记,把它变成我们重要的输出工具和帮手。
>> 遇到不同的场景,可以使用不同的框架,这就是知识晶体。所以古典老师才说,一个人有多强大,实际上就看他到底积累了多少知识晶体。
如何制作读书笔记
>> 当你的读书笔记做好之后,要做的就是收集。为什么要做收集的工作?因为你只有做了收集,这些东西才能被你集中管理。在“整理学”上有一句话叫作:你看不到就会忘掉它,你看不到就用不到。
>> 第四季《奇葩说》中,罗振宇最后做总结陈词的时候,提到了一个概念——裂痕。成长的裂痕到底是什么,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 有一种收集方式叫康奈尔笔记。康奈尔笔记把一张纸分成了四个区域,第一个是标题区横放在最上面,用来记录要解决的问题。另外三个区域分别是:现状区,写下目前的状况;问题区,罗列出现状中出现的问题;策略区是针对现状和问题,在书上找出应对策略。
>> 在整理读书笔记的时候,一般会使用视觉化的方式来处理。视觉化的方式能够同步处理不同的信息,当我们在看一张图的时候,可以快速地处理图上的所有内容,但如果是阅读一堆文字,就需要逐行逐字去理解,大脑处理图片和文字的过程是不一样的。
>> 建立个人图书馆的真正目的在于快速记录和检索,让我们之前收集的内容显得条理清晰。建立了体系化的目录结构之后,我们能很快找到任何想要的东西。
洋葱岛第四关攻略回顾
>> 当我们阅读任何书的时候,我们都是以自己能够理解的程度,以及在自己可以利用的时间里进行阅读,这才是主动阅读的方式。
>> 如果你是强制自己必须要读,那就用番茄钟这种方式来帮助自己,如果是很喜欢,那我觉得就没有这样的问题了。
场景导入:主题阅读的方式
>> 主题阅读是围绕着某个主题,在一定时间内快速阅读多本书的方法。
>> “碎弹”就是碎片化的主题阅读,“爆破弹”就是书籍式主题阅读,而“核弹”则是海陆空、全方位的主题阅读。
碎弹:碎片化主题阅读
>> 碎片化主题阅读的方式就是在一个时间段内,围绕某个主题收集到碎片化的文章,然后进行集中式的阅读。如果我们想写一篇文章,或者做一节微课的分享,都可以通过碎片化主题阅读的方式尽可能多地收集同一个主题下的公众号文章
爆破弹:书籍式主题阅读
>> 主题阅读的第一个步骤——建立感性的认知。感性认知就是泛泛的了解。
>> 当我们想阅读一个新领域的内容之前,可以先花两个小时做泛阅读。泛阅读就是了解某个主题“是什么”,即对某个主题的基本概念有一个了解,建立基本认知。建立了认知框架后,再来看该话题时,很容易知道内容大概分为几个部分。
>> 通过快速阅读的前几个步骤,不需要深度地去读每本书,只需要看目录、看序言,然后扫一遍,就能大概知道书里哪些内容是要选用的、哪些是跟主题不契合的、哪些内容文不对题、哪些是标题党、哪些内容的价值并不高……这样经过20~30本之后,就可以淘汰一大部分图书了。
>> 扫读的第一步是看目录,之后需要做标记。在主题阅读时,最好借助便利贴来做标记。注意,这时主题阅读的扫读不再是去提问,而是根据整个主题阅读的内容进行相关性扫读。
>> 有没有一个万能的,什么主题都适用的简单框架呢?有,就是2W1H——“黄金圈法则”,即“为什么、怎么做、做什么”这三个问题,它可以精简地来解释任何一个主题。
场景导入:什么是深度阅读
>> 阅读的幸福不是读了很多书,也不是读书速度有多快,而是把原来不懂的东西搞懂,原本纠结和迷惑的问题豁然开朗。这就是阅读的幸福。要获得这种幸福,就必须去理解所读的内容。
>> 快速阅读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主题阅读可以提升阅读的广度,但阅读的核心必须围绕两个字——理解,要理解所有阅读的内容。
为什么要深度阅读
>> 简单来讲,深度阅读就是升级我们的视角。
>> 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就是在不断地提高视角以及看问题的能力。好比一家公司,如果只是一个普通员工,会觉得每年涨8%的薪水太抠门;但如果是公司的老板就会觉得每年涨薪8%对公司而言负担会很重,这就是视角的不同。
>> 切换不同的视角,看待同样一个问题得出的答案会完全不一样。
哪些内容值得深度阅读
>> 专业的内容、自己需要的内容、需要了解底层规律的内容、核心的知识、延伸性强的内容、感兴趣的内容、读一遍之后不明白的内容……这些都属于需要深度阅读的内容,我们对于阅读是有自己的理解力的,只是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方法。
>> 阅读一直要关注自己的感受,如果把前文的“需要进行深度阅读的内容”做一个总结,可以分为下面几种:“咦?”“哈!”“嗯!”“咦?”指的是某个知识好像有点难,不太明白。“哈!”的意思是让我们茅塞顿开、质量非常高的内容。“嗯!”指的是某个有道理的内容,值得我们继续深入了解一下。
深度阅读的三个步骤
>> 深度阅读分为三个步骤——“练兵场”。“练”指的是寻找联系,“兵”指的是发现冰山,“场”指的是多场景练习应用。寻找联系、探索冰山、多场景应用——“练兵场”,把步骤口诀化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记忆,与之前的“因概少切复”的概念类似,都是很简单有效的概念。
>> 今天我冻得像秋天的落叶一样瑟瑟发抖”,同样会带给人们画面感,并且显得生动有趣。有一句俗语:“只要抓住机会,即使能力不高也有可能成功。”
>> 歧视,这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黑人坚持呼吁的内容。黑人兄弟们喊了很多年,没有什么好的效果,有时候还起到了反作用。这时著名的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横空出世,在那篇著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中,他是这样“视觉化”上面那些口号的:“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真理是不言而喻,人人生而平等。’“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今天,我有一个梦想。“我梦想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圣光披露,满照人间。“这就是我们的希望。”
>> 很多概念背后,都有庞大的知识体系支撑,好比一棵树苗,它在地下可能有一个很庞大的根系,树苗只是露在地面上的一个嫩芽而已。一个概念往往后面可能会有理论、原理等。概念是可以看到的,不能轻易看到的往往是背后的体系知识,而这些知识通常庞大且系统化。
>> 第一手的知识往往是体系化的学术知识,通过实验科学论证过。很多文章举例时都会讲哈佛有个××实验证明了×××,斯坦福有个××实验说明了×××,这些都是河流下游的内容。往前追溯才能找到科学和具体的内容。所以在看到某个概念的时候,不要轻易被它吸引,而是要追寻这个概念的源头在哪儿。
>> 能否养成好习惯关键在于习惯回路是否设置好了。比如健身这件事情,很多人对于健身的回忆是痛苦和一身臭汗,这是无法形成良性的习惯回路的例子,而有的人养成了健身的习惯,是因为每次健身之后,在镜子里秀肌肉、马甲线、身材,会感到非常开心。在这种状态下个体能慢慢形成习惯回路,从而养成习惯。
>> 深度阅读的第三步是多场景应用——知道概念后如何使用。这时需要进行多场景的应用,尝试在不同的场景下自如地运行该理论。
>> 有一个概念叫作锚定效应,指的是人们对于某人或者某事在判断的时候容易受到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的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一处。
>> 有一个概念叫作锚定效应,指的是人们对于某人或者某事在判断的时候容易受到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的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一处
深度阅读的前提
>> 分散性练习分散性练习指的是不需要持续地执行“练兵场”的任务,不需要持续地深度阅读。
>> “围点打援”和“十面埋伏”不一样,十面埋伏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方式是通过各种角度去强攻,而“围点打援”是暂时不攻击,先去把周边的问题搞定,再回来攻击难点。把周边的问题搞定之后,阅读能力会有很大的提升,看待问题的水平也会提升,再回头看核心读物的时候,会发现它并不难。
深度阅读的误区
>> 深度阅读其实不是从头到尾地精读,而是针对某个概念进行深度阅读。
>> 一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是否经典,而是在于书里提供的观点能不能让大脑感到兴奋,能否让我们提出很多问题,能否让我们产生关联。
洋葱岛第六关攻略回顾
>> 深度阅读不是把一本书从头读到尾,也不是要记住所有的东西,更不是所有的经典书都适合深度阅读——深度阅读的内核在于理解。
场景导入:为什么要用阅读来变现
>> 阅读真的能变现,而且很赚钱。如果能把一本书变成8000字的稿件,在“得到”的《每天听本书》栏目长期签约的稿费大概是每千字1000元,也就是说梳理总结这本书的内容,可以获得的报酬大概是8000块钱,普通人一个月大概能写3~4本书,这是业内报酬比较高的通过读书赚钱的工作了。
如何把一本书变成一节课
>> 把一本书转化为一节课,应该考虑用实用性强的书来做转化,能够保证讲半小时到一个小时,这样基本上就可以完成一本书变成一节课的工作量。
>> 在商业领域有一个价值主张的概念,它包含了3个S:第一个S是Jobs,指的是用户平常做的工作、日常活动有哪些;第二个S是Pains,指的是用户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感觉到有哪些阻碍;第三个S是Gains,就是用户希望获得什么样的体验,希望在哪方面得到提升。
>> 第三个S是Gains,就是用户希望获得什么样的体验,希望在哪方面得到提升
阅读高手的进阶之路
>> 相信很多职场人士都想知道在职场应该具备哪些能力。每个技能都有针对性地提供一些书籍,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主题阅读的书单。我当时就是把书单里所有能找到的书籍全部找来,挨个儿进行主题阅读。
>> 不知道要读什么书的时候,可以尝试着给自己列清单。把你现在具备的能力列下来,把之前做过的分享、拥有的经验也列出来,然后问自己这些能力中哪些需要进步,经验中有哪些没有形成体系。
给自己建立完整体系
>不知道要读什么书的时候,可以尝试着给自己列清单。把你现在具备的能力列下来,把之前做过的分享、拥有的经验也列出来,然后问自己这些能力中哪些需要进步,经验中有哪些没有形成体系
阅读之后的个人品牌战略
>> 不要等到自己非常厉害了再开始行动,而是要马上就开始去做,有多大力气就做多少事。
>> 不管多大的目标,只要你试着去拆解,都会变成一个一个具体的可以实现的小目标。
>> 所以重要的是分析过程中到底有哪些环节、有哪些东西需要我们去准备,对一个任务进行细致的拆分,然后我们会发现就算是一件天方夜谭的事情也有实现的可能。
>> 只有站在知识的源头,分享给别人的东西才是最新的。
>> 一旦你掌握的信息多于别人,就意味着别人愿意为我们的知识埋单。冠军战略
>> 稻草战略是以小搏大,一点一点去换;冠军战略是尽可能在一个细分领域突围成为第一人;抽签盒战略是不要怕失败,多做尝试,找寻自己擅长的领域和自己的天赋所在。
>> 阅读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最初的目的可能只是搞清楚一个概念,可能只是把它当作一本书来对待。掌握了阅读方法之后,可以把一本书变得非常有意思,可以把一本书用在很多地方,创造更多的价值。结合自己的经历,一本书可以帮助很多人。
>> 做洋葱阅读的时候,有一句话一直在我脑海里萦绕:这个世界曾经帮助过我的,我将同样帮助这个世界。无论是选择哪种方式都没有错,但在做这些选择的时候我们不要忘了问问自己,这个选择是不是我们真正喜欢的。
洋葱岛第七关攻略回顾
>> 如何把一本书变成一节课,我们要学会综合应用我们学过的快速阅读、主题阅读和深度阅读,将一些工具类和方法类的书籍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变成可以教给更多人的微课。
洋葱岛让我与阅读“重遇”
对于阅读,我们要有一颗“功利”的心。阅读,就像去游乐场,当你知道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完成所有的游戏项目时,你就会有目的地选择你喜欢的。
>微博@苏珊娜_SueSu
(洋葱阅读法学员)
[插图]
小时候,妈妈为我办了人生中第一张图书借读证,那时候一次只能借三本书。每到周末我就兴冲冲地去图书馆读书,读个一两个小时再借书回家。
>> 我总觉得阅读只是一种消遣的活动,没事儿就可以拿起一本书悠闲地读,优点是可以享受阅读带来的宁静甚至是因阅读形成心流带来的幸福感;缺点是读过的内容会很容易被我们遗忘得一干二净。现在,我会觉得阅读所带来的价值不仅于此。阅读是一种修行、是自己与作者的隔空对话、是畅游书海时的灵魂交换……书本是我们的导师,更是我们的灵魂发掘师。在享受阅读带来的知识盛宴的同时,我们更要化为己用。
>> 最重要的是,你知道自己最需要看哪些书吗?你知道最需要补给哪些知识吗?带着导航仪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永远不会迷失。
>> 心流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这种状态下,我们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充满正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心流甚至是人们幸福与否的一种衡量指标。
>> 对于阅读,我们要有一颗“功利”的心。阅读,就像去游乐场,当你知道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完成所有的游戏项目时,你就会有目的地选择你喜欢的。
>> 对于阅读,我们要有一颗“功利”的心。阅读,就像去游乐场,当你知道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完成所有的游戏项目时,你就会有目的地选择你喜欢的。
>> 一路以来总觉得阅读是自己一位失散多年的童年玩伴,可他一直都在,一直在自己的身边,伴随着自己成长。现在,每当与他畅聊,总能沉浸其中,忘记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