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在为人处事上,似乎林黛玉是不及薛宝钗的。薛宝钗她能够处理好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上到贾母等掌权者,下到不起眼的仆人,甚至连赵姨娘这类“小人”也对她称赞不已,说她是大户人家的姑娘,让人敬服。从容大雅的宝姐姐用了一小段时间,就让贾府的人觉得她比林黛玉要好。
【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
宝钗的向上逢迎、处事圆滑、冷漠无情,在书中都有具体描述。元春省亲时,她因元春不喜欢“绿玉”,而让宝玉将“绿玉”改为“绿蜡”。还为了逢迎元春做出了“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渐何取再为辞”的诗句,明明自身才华出众,却为了讨好元春便自轻自贱。
她的15岁及笄生日宴,本是女子的成人礼,是非常重要的,她却处处按照贾母的喜好来挑热闹的戏文和甜烂的食物。
在金钏儿受了委屈,被王夫人逼至跳井而死,她还面不改色的去曲解金钏儿的死因,说出了冷漠无情的话“……姨娘不必念念于兹,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
她故意偷听小红和坠儿的谈话,看似不自知的把偷听之事嫁祸给了林黛玉,加深了小红对林黛玉“刻薄”的印象,十分的自私。
薛宝钗不是坏人,但她的确是一个利己主义的人,她的为人处事原则就是“自己得便宜且不得罪别人”。但是放到现实社会中来讲,薛宝钗的为人处事的确比黛玉的更好,更符合现实。
宝钗对死人无情,比如金钏儿,比如柳湘莲;但她对活着的并且比她弱小的人还是很照顾的。比如帮史湘云开螃蟹宴,比如给黛玉送燕窝,再比如帮邢岫烟取回被当的衣物等等。
与薛宝钗相比,林黛玉是一个真性情的女子,她从来不去讨好谁,哪怕是贾母这个她唯一的依靠,也从来没见她做什么特别的事情,刻意讨好贾母,更不要说对别人了。
林黛玉的生活里只有两件事,作诗和爱情。
“与林黛玉相处,我们不必担心“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的凶险,不必遭遇“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尴尬。”(出自《众香摇落话红楼》一书)。 除了对情敌带有敌意,她对别人都是很好的,并无刻薄轻慢之意。
紫鹃是她的丫鬟、下人,却可以多次的批评她,也从来不见黛玉恼怒。蘅芜苑的下人婆子给黛玉送“雪花洋糖”本是平常事,黛玉不仅言语上感谢“难为你……冒雨送来”,还命人给了几百块钱,给予实惠。宝钗的丫鬟香菱要请她教诗,她也是诚心诚意认真的教她,一遍一遍讲解才促成香菱的佳作。人人厌恶的赵姨娘来到潇湘馆,黛玉也是忙着陪笑让座上茶,不失礼数。
从林黛玉初次入贾府的言行举止,我们并能明白她绝不是一个刻薄小气不懂礼数不容人不懂相处之道的女子。
林黛玉刚来到贾府时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年方六岁的她已经学会察言观色。邢夫人留她吃晚饭,她的推辞之言也是那么的得体大方。王夫人让他别沾惹宝玉,她的回话也是不卑不亢,处处都体现出林家的优良家教和大家闺秀的非凡气质。
明明熟读《四书》的她,在贾母说三春一句“不当睁眼瞎”的玩笑话之后,宝玉问她读书情况时便立马改口道“不曾读,只些许认得几个字”。妙玉嘲笑她是个大俗人,分不出雨水和雪水,她也并未生气。
种种细节反应出林黛玉为人处事之道其实并不差,只是因为爱上了宝玉,她的世界里被爱情填满了,腾不出时间也不屑和别人“七弯八拐”的说话行事。
最初林黛玉认为薛宝钗“心里藏奸”,对她经常出言讽刺,但在“金兰互契”之后,黛玉认定宝钗是个好人,不仅对宝钗直言“你素日待人,固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而且在宝玉面前她也坦言“谁知他竟真是个好人,我素日只当他藏奸”。在爱人和情敌面前坦承自己的不对是多么的大气和率直。
在黛玉认定宝钗是个好人之后,她不仅和宝钗相处融洽,还爱屋及乌,对薛姨妈和薛宝琴也是真心相待,连宝玉都疑惑“他两个素日不是这样好的,今看来竟比他人好十倍”,便开口问“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
林黛玉并非刻薄小气之人,她是用真心对待每一个人。“你待我好,我就待你好,你虚情假意,你是坏人,我便不理你”的真和善,“情情”的林黛玉是对有情的东西才有情,她的处世之道无关权力地位,无关贵贱高低。
同时林黛玉也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人,她六岁的时候行事就小心谨慎,唯恐被人耻笑了去。当周瑞家的擅自做主更改送宫花的顺序,故意怠慢林黛玉的时候,她便严厉的反击。“各位都有了,这两支是姑娘的了”——周瑞家的说出这个话的时候便带着对黛玉的不屑和轻视。“林黛玉自住荣府以来,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倒且靠后”——林妹妹何曾受过这种被人故意轻视的委屈,她只是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这已是她作为大家闺秀的自尊自重,不和下人一般见识,不然以林姑娘的嘴定能说出更加厉害的话来。
第五,从理家能力的角度出发,我们来对比一下钗黛两人,谁更能够承担起“宝二奶奶”掌管贾府内院事务的责任。
薛宝钗的理家之才是众所周知的。“时宝钗小惠全大体”里面讲的就是宝钗在凤姐生病之后帮助探春和李纨两人理家之事。
除了有真正的管理之能,大局上把控能力突出以为,宝钗还很善于发现细节,懂得知人善用。连平儿和李纨都不知道的人,她却能够说出让怡红院的老叶妈管花草之事。由此可见,薛宝钗若成为“宝二奶奶”,必定能够游刃有余的从凤姐手里全盘接手理家事务。
在理家这件事上林黛玉不如薛宝钗能力突出。毕竟黛玉从小只在诗书上动心思,况且她幼年寄居贾府,从未接触过理家之事,不同于宝钗出生于皇商家庭,从小便精通运算统筹之法。在薛宝钗幼年他父亲去世之后,她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黹(Zhi)家计等事”。
但是林黛玉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人,在宝玉生日那天,黛玉听闻宝玉说起探春理家时候做的种种除旧弊的事情,便对宝玉说了这么一番话“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这一番话,让那个仙气飘飘的绛珠仙子顿时多了一丝人间烟火气。林黛玉是懂得大家族的难处的,是会算计能管理的。相反宝玉的回答“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才真是验证了他是个毫无心计的“富贵闲人”。
在“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林黛玉笑对当时理家的三个“领导”说:“你们日日说人夜聚饮博,今儿我们自己也如此,以后怎么说人?”由此可见她懂得管理者要以身作则,不能自破规矩,否则便不好再约束别人了。
其实林黛玉的理家之才并不逊色于薛宝钗,但若真要分个上下高低,林妹妹是比不过宝姐姐的。“心有余而力不足”,不是能力不足,而是林妹妹柔弱的身体撑不起她理家的辛劳。
第六,纵观红楼全书,钗黛两人都有许多典型的事情用来反映人物性格特质。
描写林黛玉的有:宝黛初会(第3回)、俏语谑娇音(第20回)、共读西厢(第23回)、春困发幽情(第26回)、黛玉葬花(第27回)、魁夺菊花诗(第38回)、金兰互契(第45回)、夜制风雨词(第45回)、香菱学诗(第48回)、爱语慰痴颦(第57回)、悲题五美吟(第64回)、重建桃花社(第70回)、湘黛中秋联诗(第76回)、焚稿断痴情(第97回)。
描写薛宝钗的有:宝钗入府(第4回)、热症冷香丸(第7回)、比通灵互看金玉(第8回)、一字之师(第18回)、宝钗扑蝶(第27回)、夜拟菊花题(第37回)、讽和螃蟹咏(第38回)、金兰互契(第45回)、宝钗理家(第56回)、出闺成大礼(第97回)。
第七,林黛玉在贾府住过两个地方,年幼时和宝玉同住在贾母的院子里,一个在碧纱橱内,一个在碧纱橱外。两人同吃同住,过着“少小不妨同室榻,梦魂多个帐儿纱”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日子。
元春省亲之后,命家中众姐妹入住大观园,黛玉便搬到了潇湘馆——“只因爱那几竿林子隐着一道曲栏”。有千百竿翠竹遮映的潇湘馆,是贾政口中“若能月夜坐在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的好地方。
薛宝钗入住蘅芜苑之前,最初是和薛姨妈住在东北角上的梨香院好些年。后来因为元春省亲需要采买12个女戏子时,薛家便将梨香院腾出来给女戏子们住,自己迁到别处而居。再后来梨香院被用来给尤二姐停放尸首(此时女戏子们早已被分散到各处做丫鬟)。由此可见梨香院并非一个有福气的地方,正如贾政曾评价宝钗“非永远福寿之辈”。而蘅芜苑的谐音是“恨无缘”,也暗示了“金玉”并非有缘的婚姻。
怡红夜宴时薛宝钗抽到的是牡丹花签“任是无情也动人”,这是曹公对宝姑娘最客观的评价。林黛玉抽到的是水芙蓉(荷花)花签“莫怨东风当自嗟”,“红颜胜人多薄命”这才是林妹妹的悲剧命运。
洋洋洒洒六千多字,“双峰对峙话黛钗”就此搁笔。
六个太阳.金
2017.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