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的实践周,我们去到了新余市分宜县的防里村,进行了一次写作课采风活动。
出发的那一天,天气闷热,天气预报说要下雨,可是一路上却晴空万里,所幸的是大巴车上有冷气,让我们躁热的内心感受到了一丝丝的凉意。我们就像一群去春游的小朋友,由老师带着我们一起去探寻远方古村的美好。沿路上随处可见的枇杷树,枇杷一簇簇地挂在枝头,这一切都暗示着夏天已经到来。初夏时节,万物明朗可期。一路上成片的水田对于一个在南方的长大的孩子已经是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儿了,可是坐在我后面的是两个来自北方的姑娘,这一切对于她们而言却是稀奇之物。一路上我们为她们普及水稻的知识,她们为我们讲述小麦的生长。我想她们对于看见水稻的欣喜就如我们看见小麦的激动,之前只能在课本上出现的场景突然就这样猝不及防地出现在自己的眼前是非常令人激动的一件事。车子在半路上停下了,老师带我们一起去了严嵩墓,而我们接下来所去到的防里村是严嵩的夫人欧阳淑端的故里。
我们有幸来到了防里村,防里村位于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钤山镇,地处分宜县最南端,与安福县接壤。一下车,我就深深地感受到了天气的闷热,但是心中的激动之情战胜了这种不耐烦。导游早早地就在那里等候着我们的到来,一路上,他为我们介绍防里村的风土人情。从他的介绍中,我了解到村落至今已有1670年历史,现今村中共有900多名村民,除杨姓村民170人外,其余基本上都姓欧阳,其它姓村民只有少数几户。这个村落和中国千千万万的村落一样,都占据在自己的一片小小的天地之中。然而它在历史长河中,防里村在唐、宋、元、明、清年间,村中共考取19名进士,是个名副其实的“进士村”。古时官员经过比村,文官必下轿,武官必下马。
在村子里的祠堂的门前,有一排青石碑屹立在村口。一座青石碑就代表着村子考取的一个进士,这就是这个小小的村子的代表性象征,让人心里不由得生出一种肃然起敬的之感。在今天的中国,像防里村这样保存完好的村庄已经不多了,青石板,绕来绕去的小巷子,还有各种古建筑。一砖一石,一土一木无一不见证着这个村庄的发展。
防里村古樟成群,其中有一棵樟树正看像一只大茶壶,侧看像一只开屏的孔雀。据说防里村的古老习俗,村里每中一位进士或举人就在村口种一棵樟树,历经千年,便成就了这个人才辈出的小山村的古樟树林。在防里村壮观的古樟树林流连忘返,照相、观赏、抚摸着千年古樟,感受着厚重的人文历史,同时也引发不少感慨……
防里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小山村,在南方的众多村落中,它凭借着自己的人才辈出成功地脱颖而出,在这个巨大的世界里,努力散发着自己点滴星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