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注定是读书日,一早一位朋友送我一本书,一位朋友推荐我一本书,想先写一点关于《小舍得》的感受。
实际一天下来,见缝插针,才刚刚看了大学六分之一。南丽是一位出色的职场妈妈,大女儿欢欢上四年级,小儿子超超在读幼儿园,南丽的老公是一位大学英语教授。南丽夫妇当初一咬牙一跺脚,花了25000一平的高价买了蓝天中学学区房,计划两个孩子就近读公立学校。四年级的女儿欢欢的学习困境彻底打破了南丽原本的计划。
女儿欢欢原本是班里的副班长,学习不是最好也一直能跟上,但四年级了,成绩下滑厉害,排名倒数,由于成绩不好,班里的同学都改投学霸做班长。受到打击的欢欢主动要求妈妈给自己报补习班。
南丽从最开始的心大、淡定,到后来的焦虑、恐慌,最终压抑着自己心里的别扭,把孩子送进了补习班,看着疲惫的孩子,虽然于心不忍,但只能咬牙坚持。
为什么要这样?用老师的话说,班级里有一个学习生态系统,自己的孩子身在这个系统里,只能遵循这个系统的规矩和原则。幼儿园升一年级时,班里大部分孩子已经达到三年级水平,老师如果再单纯按照大纲进度授课,这部分孩子家长便会有意见,觉得浪费时间;老师只能按照大部分学生的情况调整授课进程,这样没有提前上补习班的孩子,要么吃力勉强维持,要么跟不上节奏学不会,孩子并不知道真实情况,只会以为自己比别人笨,幼小的心灵会受到打击和挫折。但凡对孩子有点儿要求的家长,就不得不把孩子送进补习班。这一生态系统堪比恶性循环。
南丽老公说了一句话,大家都提前学习,那不就相当于大家都没有提前嘛。事实是这个样子的,但是哪一个家长也不允许自己的孩子落后于人,大家竞赛的可能就是提前,提前再提前。
有一句话印象极为深刻,南丽说,“难道家长都穷疯了吗?不学习就阶级固化了?”这个问题对于高考恢复以后通过考大学改变阶级命运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辈的人来说,答案是肯定的。自己靠读书考大学实现了阶级的跳跃,自己尝到了甜头,当然愿意通过这样一个亲身实践过的方式,让孩子在现有阶层基础上更进一步,这也无可厚非。
南丽老公还有一说句话:“他们拿这个世界一点办法都没有,只会折腾自己的小孩!”不由得就联想到了自己,改变不了学习生态系统,改变不了其他家长的想法,改变不了目前的教育体制,只能尽可能地让孩子去适应大环境,学习,学习,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