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诗二十个字,一个字居然重复了三次,还算好诗吗?

​有一首题目叫做《行宫》的诗,作者是唐代诗人元稹,只有二十个字,其中"宫”字,居然重复使用了三次,却被成为千古传唱的名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先来看看全文如下:

寥落古行宫,

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

闲坐说玄宗。

全文寥寥总共二十个字,"宫"字居然被重复使用了三次,如果算上题目,总共二十二个字,宫字却使用了四次,仍然被称为千古名句,流唱至今,可以说是绝无仅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在一般的诗词赏析里面,大家都会知道,绝句类的短小篇章,是极少出现重复使用某一个字这种情况的。

道理很简单,总共二三十个字,还要重复使用,那就很难完整传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刻含义,所以我们遍阅《全唐诗》,绝大多数短小的绝句类诗歌,是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

但是这首诗是个特例。

首先要注意到这首诗想要传达的主题是什么。这就要联系起来诗中主人公唐玄宗的生平来看待了。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安史之乱以后,唐玄宗从一个正牌皇帝,被迫升格为太上皇,后来回到大明宫,偏居一隅,不胜凄凉。过了六年,孤独去世。

元稹这首诗,表面上是对玄宗晚年的同情与悲悯,实际上,是对玄宗开创开元盛世以后逐渐走向骄傲自满,导致国家衰败的历史反思。

白头宫女,在寥落的行宫之内,闲坐闲聊,她们说的什么,诗中没有交代,其实也不需要交代。宫女而白头,说明年龄之大,暗示对于玄宗生平,是完全了解的,那么,这么样的宫女,说出来的,肯定是许多玄宗的过失,这些过失,不就是造成玄宗自己晚景凄凉的内在原因吗?

回到这首诗本身,作者特意用了三个宫字,寥落破败的宫殿,无人赏识独自开放的宫花,青丝已经变为白发的宫女,连续的沉寂意向,不断把读者的思绪带回遥远的过去,带回到开元盛世,也带回到安史之乱,带回到马嵬坡下,一缕香魂缥缈而逝。

经过如此推进铺排以后的情绪,已经找不到宣泄的出口。最后一句,用了一个淡淡的“说”字,点明了一切,又似乎什么也没说,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对这首诗是怎样解读的呢?欢迎大家给我留言,共同切磋探讨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