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两天就要到23周岁生日了,同龄人有的结婚,有的生子,有的继续读着研究生,更多的人是像我一样在异乡打拼,每日上班下班,淹没在城市茫茫人海当中。选择大城市,不是有什么远大的志向,只是想给自己一个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哪怕一点点自己想要的生活。
虽已毕业一年之久,然而毕业之时的迷茫如今并没有丝毫减弱,未来会在哪里定居,谋着什么样的职位,过着怎样的生活,都是未知,而我所能做的就是力所能及的过好每一天的生活。关于未来,不想考虑太多,过好当下,享受当下就足够。
23年来,从一个小小的村庄到现代化的大都市,一步一个脚印的走着:
小学在村里,那时离家的距离是半个小时的步行时间;
初中在小镇,那时离家的距离是一个小时的自行车时间;
高中在县城,那时离家的距离是半个小时的汽车加上一个小时的自行车时间;
大学在省会城市,那时离家的距离是四个半小时的汽车时间;
工作在异乡的城市,离家的距离是六个半小时的汽车时间。
在不知不觉间,一个人竟然走了那么远,像是一只有了翅膀的鸟儿,终于慢慢学会了飞翔,不知道哪一片天空是自己的,于是想要飞得更高一些,去看看远处的风景,不经意间低头才发现离自己曾经的巢穴越来越远。
23岁的我,生命里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园度过,六年三年三年又四年,从不后悔。对我来说,读书是唯一的出路,想要走的更远,飞得更高唯有读书,当然读书并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对于那时候的我来说,它就是一条光明大道。虽然现在的我不是什么成功人士,也许以后也不是,但我庆幸因为读书,有了选择的权利,我也感谢父母让我度过了漫长而意义非凡的读书生涯。
读书对于农村里的孩子来说,就是一步步远离父母,远离家乡的过程。有的时候很羡慕在城市里的读书的小伙伴,不是羡慕良好的教育资源,也不是羡慕优越的生活方式,而是羡慕他们有那么多时间可以待在父母身边。
读书十余载,除了小学每天待在父母身边,其余时间都外地上学,而且是越来越远,只能等到寒暑假才可以团聚。上了大学之后,寒暑假想要打点零工,加起来回家的时间也只有20多天,而工作之后,假期更少,距离更远,思念更甚。
想想自己现在陪伴父母的时间也只是端午2天,中秋3天,春节6天,加起来10天都不到,心里特别不是滋味,无奈的是,我知道,即使在写完这篇文章之后,依然改变不了现状一丝一毫。
前段时间非常喜欢一部韩剧《请回答:1988》,看完之后,特别有感触,本来想要写篇观后感的,但每次只要一听到剧里的音乐,就勾起电视的一些片段,而那些温馨而美好的片段,让我不知不觉间沉浸在剧中,什么也不想做。
看父母之间的小争吵,听妈妈大声喊叫孩子回家吃饭,一群小伙伴一边吃着东西,一边大笑着窝在一起看电视,有时我甚至分不清是剧里还是剧外,仿佛其中的某个孩子就是我自己,那样的真实美好。
记得小时候,总喜欢放完学之后在离家不远的小伙伴家门口打弹珠,跳皮筋,偶尔也会玩石子,打纸牌,从日头将暮,到太阳下山,常常忘记吃饭,而饭点一到,各家的妈妈就会用她们足以让整个村里的人都听见的分贝喊各自的孩子回家吃饭,恋恋不舍的我们常常回家端一碗饭,然后继续我们的游戏,直到被妈妈揪着耳朵回去。
现在想来,那时候的小屁孩应该是挺讨人嫌的吧,我们那群小伙伴如今也都在自己的生命轨迹上行走着,我们渐行渐远,如今甚至已经是陌生人,仿佛好几条交织在一起的直线,在有了交汇点之后,越来越远,直到不见了踪影。
往事不可追,但总惹人怀念,之所以怀念,是因为那时美好。我们怀念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年少轻狂,小伙伴的青春面容,还有父母的风华正茂,那时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模样,而我知道,除了过去,最好的时间就是现在,此时此刻。
我们花费时间去结交朋友,费尽心思的想要讨心上人欢心,却有一些人把我们当成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们从没有刻意的去讨他们欢心,而他们对我们的爱却从不吝啬。我此生最爱的人,是一群和他们相处时间最少,付出最少,却得到最多的人,此时此刻我多想用力的拥抱你们!
23岁的我,毕业一年,做着一份不喜欢也不算讨厌的工作,正在努力的朝着自己理想的方向前行,我不知道这方向是对还是错,也不知道前途如何,异乡的生活慢慢适应着,虽然辛苦,但不后悔,也从没想过要回头,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做好了风雨兼程的准备。
我想告诉23岁的自己:
好好照顾自己,不要让父母担心;
好好爱人,不要放弃一切爱的可能;
好好生活,不要辜负这世间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