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谎——最简单也是最复杂的处理问题方式


女儿同学借她的书看,将书角弄得有点卷,女儿是个特爱惜书的人,看到这样就不想借了,但是有不好意思开口,于是问计于妈妈,妈妈却说,你就告诉同学书被妹妹借去了。我提出了反对意见,她妈妈说这是善意的谎言。

这真的是善意的谎言吗?我觉得谎言就是谎言,说是善意的谎言只不过是美丽的托词而已。

1

有人会说,怎么没有善意的谎言呢?比如有的人得了绝症,家人为了不让病人胡思乱想,就瞒着他,不告诉他实情,只说是普通的病。可是一旦绝症爆发,病人要离开人世的时候的痛苦和恐慌,不亚于提前告诉他真实情况的痛苦和恐慌。如果能够提前告诉他,让他享受剩余人生的乐趣,反而能够让他安详地离开。

即使不谈这方面,从另一方面来看,人都是很敏感的,特别是病人会更敏感,我们来看一则故事。

有一位老人这有一个儿子在外地工作,有一天生病住院了,在住院期间,有很多人来看望他,这些人大部分他不认识,都是来看看、送点礼品就走,甚至连从来没有见过面的院长大人都亲自过来诊断问候。

老人就觉得奇怪,过去生病,从没有这么多人来看他,难道自己得了绝症,那些人是同情我来看望我,表达一下他们的爱心吗?

于是,他决定问问他的儿子,如果是绝症一定不用瞒着他,他承受得了。

老人的儿子听了老人的话之后,凑到老人耳旁说,“我已经调到本县来主持工作了。”

这则故事所要表达的其他意思我们暂且不去讨论,我们只看看这里的老人,他对周围的环境及人的态度变化是多么敏感。所以有时
“善意的谎言”会让人更痛苦。

2

在如今互联互通的时代,利用大数据,谎言其实极易被戳穿。

曾经有一家国外的银行,在观察他们行的ATM机的数据时,就发现其中有一个
ATM机钱取得特别快,而且具有一定的规律,一般在晚上两点左右是一个取钱的高峰期,这家银行的分析师就觉得奇怪,怀疑是不是有人偷偷拿了里面的钱。

分析师通过反复观看录像,什么也没有看出来,大家都是正常地取钱,也没有出现盗刷的现象,始终查不出什么原因。

这位分析师在一个白天到那台ATM机周围转了转,发现在一个街头拐角的地方有一个红灯区,看到这里分析师突然就明白了。

分析师推测,这些凌晨两点左右取钱的人,大部分是从红灯区消费后,虽然那里提供刷卡服务,但是为了躲避别人查到他在那里消费了,就不刷信用卡,到街头转角的ATM机上取现金支付。

为了验证分析师的推测,分析师调取了录像观看,结果不出所料,大部分凌晨两点左右取钱的人,是在红灯区消费的。那些人自以为做的神不知鬼不觉,却不知道自己是个透明人。

这个时代,连撒谎都不容易呀。

3

撒谎是难以获得正确反馈的行为。

生活中,我们遇到有人撒谎,有多少人会当初戳穿呢?这是一个极小的数字。

一部分人的反应是默默地走过,也不会揭穿你的谎言,依然与你相谈甚欢。

还有一部分人不揭穿谎言,知道你是个善于撒谎的人,干脆也不理你了,不会与你做一个真心的朋友。

后面这两种人还是占多数的,所以撒谎得到的反馈就我们能够得逞,别人难以识别我们的谎言。这就会导致我们生活在自以为是之中,却不知道自己在他人眼里早已是一个透明人了。

4

撒谎的方式解决问题妥当吗?

当然不妥当,撒谎是很容易度过这次,但是那下次呢,下下次呢,不可能每次都撒谎吧。像女儿借书的例子,你不可能不买书呢吧,你不可能不找同学借书了吧,如果无法避免,还不如直接面对。

5

当然,直接面对也不是硬邦邦地一口回绝了,只要多思考,问题总是可以解决的。

还是拿女儿借书来说,她可以在同学还书时,就要提醒他下次不能这样了,这也是给同学一个机会。在下次借书时就与同学来个君子协定,约法三章,如果出现将书弄得卷了,或者涂画,撕破等等情况,今后就再也不借书给他了。

到了还书时,如果能够信守承诺,还可以继续借书;如果没有信守承诺,出现了问题,就要果断的拒绝再次借书了。

对于其他的问题和人际关系的处理,我觉得只要多思考,总会有办法解决的,不会只有撒谎一条道。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