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老家的侄子突然联系我,说要来我住的城市,到一家大型的销售公司参加面试。
听到这个消息,我有些诧异。因为在我的印象中,他还是个上学的孩子。如今没想到他已经长大成人参加工作了,只能感叹时间之快。
面试完的那天晚上,我约他出来,到本地一家特色的烧烤,请他吃饭。看着他脸上洋溢的表情不难看出,面试的结果应该尽如人意。
闲聊间,侄子盯着我,仔细的打量。看到我如今在他梦想的城市立足,衣着光鲜亮丽。不由得投来羡慕的眼光:“叔叔,我到底要怎么努力,才能像你今天这样成功。”
他突如其来的一句话竟把我问倒了,我支支吾吾的,想了半天也不知该如何回复他。
在农村老家很多人的眼里,我是一个从“鸡窝里跳出的金凤凰”,是父母们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是家里人的骄傲。
在他们的眼里,我俨然成了一个成功人士。
从小学一路读到研究生,从大山里的一个小村庄,来到了中国第一大都市;从一个农村的山里娃,经过十年的打拼,成为一家上市公司的部门经理。
如今我得到的一切,在侄子眼里,好像要很努力才能得到。这个观点,我想一定是他的爸爸妈妈灌输给他的。
可是,当我回顾我的前半生,我每听到别人的夸赞,我都带着些许的心虚和愧疚。因为这一路走来,我好像并没有多努力。
从小学到高中,我的学习成绩在班里排名中等偏上。从没有拿过第一名,学校里的领奖台,一次也没有上去过。
高考时,我正常发挥,报考了一所省内普通的二本院校。大学四年,我还算认真的努力学习,偶尔也逃课去干点自己喜欢的事。
在大学期间,我的成绩也并不突出。按照大家对好学生的评价标准,我完全称不上是一个优秀的学生。
没有加入学生会,也没有入党,在班级成绩不上不下。我本人也不太擅长交际,所以在班里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
就这样平庸的度过大学生活,没有意外,也没有惊喜。
大四的一个下午,在宿舍里午休的的我,被舍友拉去听一个考研的报告会。这是我第一次对考研有了一个初步认识。听着周围同学都在讨论考研的事,我也顺势加入了考研大军。
确定要考研后,我跟着舍友早上早起去图书馆学习,晚上很晚才回宿舍。可我仍然不知自己为什么要考研,只是觉得要找个事做,要不然会和周围的环境显得格格不入。
直到考研成功,我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考研。说的难听一些,考研的原因更多的是随波逐流,不想让自己显得很异类。
读研后,每天就是按部就班的听课和做课题研究,然后认真完成导师安排的任务。
三年的学业生涯,我并没有像一些人文章里写的那样,每天五点起床,晚上十一点睡觉,每天都高投入的学习和研究。
每每看到别人在文章里写到自己的奋斗历程,我除了羡慕,还有惭愧。好像,和他们比起来,我多了一份幸运。
研究生毕业后,我便一头扎进我梦想的城市。也曾经历了一些挫折,走过一些弯路,但大体是顺遂,兜兜转转后,终于在一家外企找到一份安稳的工作。
然后认识了现在的妻子,两个人在一起努力的赚钱和攒钱,经过五年的努力和打拼,终于在这座城市里买了房子,安了家,算是有了自己的栖息之地。
一年后,我们结婚,并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研究生毕业至今,已过去十年之久。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我对于当下都很知足。
从一个小山村,来到这座城市扎根。其中的艰辛,大概只有当事者才能品味其中滋味。
可是,我今天却并不像去可以渲染这其中的辛酸和艰难。直到今天我都认为,我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并没有像别人说的那样苦大仇深。
甚至,我觉得有些人在可以渲染痛苦,放大苦难。我不知道这些人有何用意,但是,这样的文章多了,必定会给后来的年轻人增加焦虑,会劝退一些本来对未来满是憧憬的人。
所以,我对侄子说,同样的也是对所有的年轻人说,就像是小马过河,人生的很多事,需要将自己去经历,别人的意见只供参考。
还有最重要的是,踏实的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别着急,慢慢来,你想要的,都会有的,不可能没有。
不要被眼前的大山所吓倒,做好准备,埋头赶路就好。时不时地抬头,仰望一下星空。
别人有的,你也一定会有的。守得住,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