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基本法则:存续

已知生物第一法则:存在并继续。又名:存续法则,或名:矢量法则。简称:存续。广义上来说:生物第一法则也是宇宙基本法则。

常听言,西方哲学终极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自这三个问提出以来,世人皆以为这是人生终极三问。然而并非如此,我在此基础上再提出一个追问:“我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三问?”可能有人回答:为了寻求人生意义,为了寻求宇宙人生真理。再问:“我们为什么要寻求人生意义?”,或者反向问:“没有人生意义就不行吗?”

问题到这里才接近终极,仅仅只是这一线之隔,却是天堑,一线之隔困了人类二十多万年。

我们为什么要寻求人生意义?答曰:为了活下去。又名:为了希望。

再问:“没有人生意义就活不了吗?”答曰:智慧生命没有活下去的希望时的确活不了。智慧生命不可能没有活下去的希望。假使:将人一个人活着的希望逐一破灭。那么,这个人在越接近所有希望破灭时,会变得越来越痛苦,痛苦到发疯,自残,自杀。是的,智慧生命不可能活在绝对没有希望状态下。

有人可能反驳,我每天什么都不想,不也正常吃饭睡觉吗?我睡觉时不也活着吗?

“希望”一词等于“愿望”,又等于“想要”,三个词表达同一个意思,只是适用于不同的情境表达中。

那么“想要”这个词跟欲望有什么分别呐?仔细思考发现这两个词基本没有明显的界限。

再者,“欲望”和“本能”有什么分别呐?答曰:欲望是本能需求的过度索取,换一句话说,欲望源自“本能”。

打个比喻,有一颗树,“本能”,“欲望”,和“希望”分别对应着树根,树干,和树冠。

再者,睡觉时我们只是显意识休息了,不被察觉的那部分潜意识依旧在指挥身体运行。或者说“本能”,“欲望”,和“希望”都是我们意识活动。

什么是意识?意识从何而来呐?至此,一切问题到了源头,这个问题是终极问题。当我们真正明白了什么是意识自然知道了意识从何而来,因此这是一个问题。意识本身也不需要问它往哪去,因为意识本身时刻在流向未来,人只要活着意识必然在流动。

可能有人说意识源自神经元发出的脑电波?那么请问意识就是脑电波吗?显然脑电波只是意识的投影,脑电波并非是意识。

那么,到底什么是意识?意识是什么?

这个尽头的问题没人能回答,只能推理。

我们看“希望”这个词,是一个形容词,是拟态,现在指向未来,是一个矢量。“活下去”。表现的更明确,当下活着,并且尽可能活的久远。也是一个矢量。

再回头看西方哲学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变换一下顺序:“我从哪里来?,“我是谁?”,“我到哪里去?”从过去到当下,当下到未来,这也是一个矢量。但是这三个问题将这个矢量分成了三段。当下分别过去未来不应该是两段吗?不是,因为当下这个概念长度不可能等于“零”,哪怕是极短,那也只能是接近于“零”。原因是:我们大脑本身要认知“当下”这个概念,本身就需要运动流逝时间,对应在矢量上就有长度。

所以三个问题将矢量分为了三段。正因为人们忽略了这个问题,所以,人类思维无法更进一步。换一句话说,哲学三问的提出达到了人类抽象思维极限,到了人类认知边界。或者是到了人类大脑生理结构性抽象思维极限(这点有待验证)。

再来看“矢量”这个词,“矢量”类似于一个箭头,从原点向任意方向运动,得到一个矢量箭头,箭头或长或短都可以,但不能为零,箭头长度为零就不是矢量。

“矢量”这个词来源于物理理论中对“力”的描述。“力”必须作用在物体上,那么,我们以最小物体概念“粒子”来解析“矢量”这个词。

我们可以将“矢量”的原点描述为“存在”即,“粒子,箭头方向描述为“继续”,即:“力的方向”。我们怎么证明“存在”和“继续”呐?

证明“存在”很简单,一切可以被人类直接观察到的物体都属于“存在”。但是“继续”只是一个抽象概念,比如物体从A点朝向很远的B点慢速运动,我们可以观察到物体本身的连续移动,但这并不代表我们观察到了物体所施加和受到的“力”。我们所观察到的物体从A点朝向B点的运动是物体反射的光通过眼睛接受到,而后传递给大脑,大脑自行拼凑出来的连续的画面。

是的,描述“力”的矢量无法被直接观察到,只能通过运动的物体来表明力的存在。那么我们可以说无形的“力”依托于有形的物体存在。换一句话说,“矢量”这个词本身就代表着“存在”加“方向”。“一切存在”属于唯物主义。而“方向”这个词属于抽象概念,即无法被直接观察到,抽象概念即是唯心主义。

基于上述,物理概念的“矢量”等同于人文观念的“存续”。“存续”展开理解为:存在并继续。“继续”的前提是当下存在,当下存在并且继续存在下去,即是“存续”。

通俗话来讲就是:“活下去”。“活下去”。这是垂死之人对近亲之人的嘱托或劝告,包含着人的希望,这是人类存续至今的根本原因。“活下去”可以拆分为两点,一是:当下活着,二是:尽可能活的久远。“当下活着”的人必然在做“活的久一些”的事情,“活的久一些”的前提是“当下活着”。这是支持生物存在的的基本法则。

什么是法则呐?法则来源何处呐?

“法则”可以简单理解为物理学中的“定律”,比如“万有引力定律”,然而“定律”这个词有恒常固定的意思,并不足以描述“存续法则”,例如:“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是相对而言,再例如:“量子理论”中光的“波粒二象性”。

如此,不难明悟,“存续”法则来源于大宇宙,大宇宙中万事万物都由大宇宙本身法则构成,这个大宇宙可以理解为造物主,我们所能观测到的一切,我们生命本身,我们所有意识都是大宇宙(造物主)的组成部分。或者说一切可观测宇宙,不可观测宇宙,一切法则,加生命本身都是大宇宙(造物主)的组成部分。“存续法则”也是大宇宙(造物主)的基本法则之一。宇宙存在,“存续法则”就存在。

至此,我想到了我们先贤老子留下的《道德经》。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有言: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依从当下人类思维形态和理解方便 ,作如下释言: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即为:

故法则广博,无形世界广博(无形虚空不可被感知的世界),有形世界广博(能被感知到的物质世界),智慧生命本身广博(智慧生命来源广博,希望广博)。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即为:

我们宇宙包含四大法则,智慧生命是其中一大法则。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为:

智慧生命依托于有形世界存在,有形世界依托于无形世界存在,无形世界依托于广博的法则。法则化育一切,法则彰显于一切无形,有形与智慧生命。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释言: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即为:

造物主(混沌)诞生了法则(太极),法则化生无形和有形(阴阳),法则+无形+有形(三生)合生成观察者(观察者是智慧生命体,或名:觉知矢量意识体)。观察者知行观察到的法则(四大)。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即为:

万类法则皆由广博坍缩成狭隘,狭隘再发散成广博。坍缩与发散构成平衡,平衡意味着和谐。坍缩与发散皆是矢量法则。

坍缩显阴(如大地),发散显阳(如虚空),孤阴不长,孤阳不生。古人常言“人的生机”(生命力)其实就是发散矢量法则。

存续法则(矢量法则)是宇宙基本法则,也是一切生命存在的起点,没有这条法则,就不会有生命的诞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