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香溪古韵之味
香溪章一中 撰
香溪,东环长山,西带瀫水,南居豹峰,北峙密山;离有香潭,坎流梅江,震藏古城塘。湛源水、缪源溪,洪源坑、盛源流,山连水,水绕山,环境之美,美若瑶台,它处在青山绿水似锦似绣的瑶池之畔。
香溪之美,美不胜收,有道是:“香溪春山水网通,远近高低各不同。云障叠翠列烟鬟,神仙洞府绿树丛。难找最佳绝妙处,只缘身在此境中。若是登高览胜地,觅得堪舆一条龙。”此乃香溪之美,美在优雅的山水之间,美在她的风水宝地之中。
豹山离集镇很近,香溪西仓南边,原盐仓即在山麓。豹分两头,前后脱离南山大脉数里。豹临瀫水,见无进路,猛回头,欲回大山,却已四足深陷泥潭。松林间两豹相应,只能从松柏杂树中遥望南山,只能略作感叹而已。神仙洞藏于面北的两足之间,清晨云雾缭绕,也是难觅其踪,石桌石凳,鬼斧神工,只是在神仙洞府中仅有。上豹峰之巅,只能从小径拾级而上。当亲临豹山顶峰,一阵“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有一种对着蓝天,对着青山,对着绿水,对着香溪大喊几声的觉悟,散发出心中的郁闷之气,吸纳进清新舒畅之意。
抬头仰望远山,连绵起伏,看不到尽头,不知止于何处;低头凝视瀫水,水网交织,分不清水网来自何方,又从何潜出。世人只知来自婺江、衢江而汇入的瀫水(名香溪)和五大溪的梅溪,不知水流量大于梅溪的甘溪归结在哪里?还有湛源水、缪源水、盛源水和洪源水又是在哪交织。凝视间,倏而,天地旋转,一场暴雨倾注,洪流滚滚,冲开了一条条叉道,为水网又织了无数个网眼;忽而雷鸣阵阵,又一场洪流冲开了水道,联结了水网,增加了几多网眼。它们被一次次洪峰冲刷,形成了弯弯曲曲的天然的水道。经历亿万年,一次又一次被洪峰冲刷成一条条直道、叉道、弯道,香溪水域形成了一张大水网。若是生人船游其中,难以分辨,纵使邑人入内,也必晕眩而不知东南西北,无奈在水网阵中兜圈圈。历史长河的一次次的水患,使香溪不断地变幻着,使得原本复杂的水网多变,不断添加几分多姿的色彩,不断添加了几多的故事。
回眸细看,一条似龙如蛟的山脉,自南山顶峰而下,连起五顶,蜿蜒起伏,直下香山龙头而止,它吸纳、吞吐着龙涎与龙气,贯注灵气于集镇;自带湛源水,经年不息地流淌,奔长途入香潭(香潭长百余丈,深十余丈),终年吐纳,凝结成的雾气环绕集镇,滋养着集镇心肺;龙之右爪抓住了东边的碧玉珠宝——古城塘(亭后塘),不时地灌注东西两畈三千亩粮田,以保丰收;一尊古塔,似龙角,像桅杆,既是堪舆的补充,也为美景增添风光。
凝视集镇,忽而冒出历史尘烟。一群手持石箭的原始人,围着兽皮树叶在湛源水边追赶着野兽,一群上身赤博的妇人手拿石斧、石凿、在做农耕;原始生活的人群消失,来了一批商周时代的达官贵人与富商,抬着一个个棺椁厚葬;从烟雾中又升腾起数千名各朝各代,手持“四书五经”的文人秀士,胸怀满志,朗朗的吟唱声,声声入耳;秀士烟尘升空而没,倏忽间又有数百身穿官服的科举功名为官者,手持惊堂木“啪、啪、啪”声不绝于耳,成为各地方爱民如子的官员;这些具有功名的达官贵人绝尘而去,转眼来了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四十来个甲榜进士,身着朝服,手持朝骨(笏)的各类大夫,继在勘察香溪四周环境,献言建策,改造香溪,保护生态,护佑乡民。一个个忠君爱民的大夫离开后,又来了两位羽扇纶巾,手持狼毫,在案头奋笔疾书,著书立说的先生,他们是宋时范浚和徐畸两位举贤良而不应的一代贤人。
再视间,集镇上出现了十几座庙宇,庙宇中人头攒动的香客虔诚地跪拜着;继而出现的是百多个祠堂,祠堂中人丁旺盛,男男女女在领祠堂分发的馒头;继而出现了古城墙、城门,天灯,“瀫水县”三个大字出现在影像中;一尊古塔矗立在香山之上,三座古桥,延庆桥、石井桥和大桥,也在影像中漫漫消散,六座古牌坊又从影像中出现,湮没。
香溪,亦镇,亦村,亦水,亦人。
香溪之美,香溪之香,香溪之山水是美与香的融合,都是我等可以细细品味的美景。山水之美,可以创造,历史文物,可以复制。人文故典,历史痕迹会随着时间逐渐泯灭。香溪之美,美在悠久古韵,美在民风淳正,美在书香历史,美在进士文化,美在婺学之源。
香溪之味,蕴含着咸、酸、辣、苦、甜五味俱全。只能凭各人的领悟,喜好去感悟,去品味。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领风骚几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