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千里潇湘挼蓝浦
秦观(宋)
千里潇湘挼蓝浦,兰桡昔日曾经。月高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
独倚危樯情悄悄,遥闻妃瑟泠泠。新声含尽古今情。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释:
挼(ruó)蓝:形容江水的清澈。挼蓝,古代按取蓝草汁以取青色,同“揉蓝”。
兰桡(raó):兰舟,船的美称。桡:桨,借代为船。
露华:露水。
危樯(qiáng):高高的桅杆。
危:高。
泠泠:声音清越。
赏析:
此词于绍圣三年(1096),词人贬谪郴州途中,夜泊湘江时作。
上片:
“千里潇湘挼蓝浦,兰桡昔日曾经。”湘江千里,江水如蓝,屈原的兰舟曾经驶过。“兰桡”句用典屈原《九歌·湘君》:“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桂棹兮兰枻,斫冰兮积雪。”贴切自然,词人泊舟之处,屈原也曾来过,一样的怀才不遇,“千里潇湘”,连接古今,词人在这头,屈原在那头。此处用了倒装句式,将“兰桡”放在句首,突出体现了兰舟的美好,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月高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月儿高挂在夜空,风已停息,露水晶莹,满天的星星似乎浸泡在寒冷的江水里,此处描写湘江的夜景,视角从高到低,词人充分调动起视觉、听觉、触觉,多方面展现当时的情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冷浸”二字为移情于景,一方面点明了季节,实写天气的寒冷,一方面也体现了词人内心的凄冷。
下片:
“独倚危樯情悄悄,遥闻妃瑟泠泠。”独自静静地倚靠着高高的桅杆,仿佛听到远处传来湘妃演奏的凄清的琴声。此两句由上片写景,转为抒情。“悄悄”一词承上片“微波澄不动”,进一步反衬出琴声的清冷。湘妃指娥皇、女英,传说二妃善于鼓瑟。亦真亦幻的琴声,从侧面进一步反衬出词人心境的寂寞凄冷。
“新声含尽古今情。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曲调里满含着她们对舜帝的思念之情,而这感情为古今共通,一曲终了,不见湘妃的身影,只见江上无数座青青的山峰静默着。结句以景结情,用典唐朝钱起诗《省试湘灵鼓瑟》:“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且没有一丝改动,然而无论意境,还是词意,均与此词完美结合,贴切自然,仿若己出。曲终之后的那深深的寂寥,正是作者当下的心情流露。此刻,兰舟、屈原、湘水女神,因了这共通的古今情,跨越久远的时空,词人与他们在这美丽的湘江边相遇,同时也体现了词人品格的高洁。
此词用典巧妙,情景交融,美好的意象相互交错,意境凄美,相比于词人所作《踏莎行·郴州旅舍》中:“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那对着郴江所发出的千古一问,此词情感更觉清冷。
参考网站: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