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经历了“采集时代——农耕时代——工业化时代——信息化时代“
我们现在正处于工业化时代向信息化过渡的阶段,而这个阶段有诸多特点,不从宏观了解时代的发展脉络跟特点,只顾闷头拉车,很可能迷失方向,所以对于每个人而言,除了照顾好自己当下的事情,也需要抬头看路。
老师逐一细致的分析了过去及当前的经济模式及脉络,在过去主要有四大经济模式,基本涵盖于私有制+看得见的手或看不见的手,公有制+看的见的手,而这些经济模式都是建立在市场处于暂时短缺经济的理论基础上,而如今的市场基本是处于持续过剩经济。
总结下来,工业化经济向信息化经济过渡期间,主要以下12个特点:
“他时代”转向“自时代”.供给侧与需求侧分离将转向合一
人们不再耗尽精力心血去研究关注市场需要什么,转向更多的关注于自己所在的自组织及自己的个人需求是什么,个人更想实现什么价值,更想追求一种什么样的生存状态。
继而打造出这样的一个盈利的圈子,如现在的“社群”,“青年空间”,“书店咖啡茶室讲座圈子”,由自己或一小波人的核心共同理念,吸引相应的一个群体,形成属于自己的文化商业氛围。
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说,人们从追求生存满足物质满足转向更高层次的追求,开始更加关注自我实现。
“制造时代”转向“幻化时代”,工人阶层将推出历史
制造行业将慢慢走向消亡,随着之前大火的3D打印,如故宫刚推出来的3D口红,以及4D打印的出现,5G的出现,即将到来的信息化时代,将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我们很可能会忽然发现,一切只有我们想不到,没有这个时代做不到的。
就如家庭装修一样,过去我们需要按照自己的想法,给房间里设计各种风格,设定主色调,投了很多钱,花了很多精力,却很可能过段时间就不太喜欢了。
而幻化时代的到来,则意味着我们只需借助投影或各种信息化设备,将家中布置的美轮美奂,而如果不喜欢,只需要按键更改风格即可,每天你都可能享受不同风格的房间。
人们将生活在真真假假的世界中,如梦如幻,真中有假假中有真,如此想来,平时我们计较的那么多,真的没什么必要,这个世界都是由我们的主观意识创造出来的,真亦假,假亦真,但太执着于真,只会让自己很累。
传感器+人、财、物、信息互联网,商人阶层将推出历史
人类是通过“眼耳鼻舌身意”,来跟这个世界获取信息,然后处理信息,得到属于自己的认知。
而正如我们所知的,我们肉身有限,如眼睛只能看到可见光范围内的光,耳朵只能听到有限的声波,在我们接收不到的广袤天地中,有着太多不为我们知晓的世界。
传感器的研究应用可以极大的拓展人类所认知的世界范围,而相较于工业化时代,人们的信息是不透明的,那时一个人可以抗一袋现金跑出国外生活。
但现在,信息全方位覆盖,我们在网上留下的所有信息,都会成为大数据,而这些痕迹,个人完全抹杀不掉,一个人但凡做了点违法的事,都可以全网追踪,有时甚至不用政府出面,仅需网友就可以人肉。
而于我们个人一样,因为信息的透明化公开化可分享化,人们之间可以互通有无,也即意味着我可以直接跟深山老农进行交易而越过所有的中间商人。
也意味着,我们每个人可以同时跟所有人链接,只要我们有中国14亿人的微信,我可以群发也可以直接接收这些人的信息,这便意味着,人与人之间不需要第三者作为中间媒介而可以直接互通有无,如此,商人自然淡化出人们的视野范围。
资本、劳动决定分配的不均衡,转向资本、创造(知识)、教育、权力共同分配财富的自均衡时代
不管工业化时期提出的自由经济模式还是后来马克思提出的公有制+计划经济,都是基于资本跟劳动生产力为基础的模式。而资本是核心拥有话语权,它主导着社会的教育医疗各个产业。
而在信息化时代,则资本开始为能够创造知识能创造真正有价值的人事物服务,不再资本一枝独大,如今的各种天使投资便是很好的例子,现在的社会上不缺资金,有大量的闲置资金却苦于没有好项目好的idea。
独占消费转向存量财富的再流转时代
经营确定性转向经营不确定性的时代
开发动作转向开发认知的时代
诉求存量财富转向诉求在量财富时代
毁灭前文化转向开发前文化的时代
纸币转向数字货币,内币与外币双向流通时代
融占量断性金融转向普惠共享金融时代
占有性诉求转向享有性诉求,公有、私有转向共有时代
剩下的几个特点很好理解,重点讲讲第8条:人们开始从诉求存量财富转向诉求在量财富时代。
存量财富是指人们占有的财富,如房子、车子、各种资产等,在量财富是指人需要的财富,举个例子,我们衣柜里可能至少100件衣服,而出门我们可能只需要3件左右,100件衣服是我们的存量财富,3件是我们需要的在量财富。
这样说下去就很有意思了,因为我们实际会发现,其实我们并不需要那么多存量财富,比如我们可能最多冬天一天一套衣服,可能7套一周能换洗就足够了。
在我们的祖先前辈的训导中是人要“惜物”,能物尽其用,人与物品之间是有感情的,一个东西可能跟着老人家一辈子,碰了磕了磕了会心疼,不会随便就把东西扔了,每件物品都跟人有链接,都珍惜甚至花时间保养它陪伴它。
但在工业化时代,鼓励人们以潮流时尚为目的,东西旧了不喜欢了或样式不符合时代了,就重新买新的。而人们也在这个过程中慢慢丧失了对物对人的珍惜疼惜。
而最无语的是,在这个阶段,人们被不断鼓吹着要拥有大量的最好是数不尽的存量财富,导致着无数人几乎耗尽所有时间精力甚至健康,去换取存量财富。
中国有句俗话:
家有黄金万两,不过一日三餐,家有良田万顷,不过只睡三尺宽的床。一个人真正需要的可能只有那么多。
问题在于,我们耗尽大好时光,去拼命赚取的存量财富,我们自己究竟需要多少?我们很少去想奔波值不值得,我们很少去想,除了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这些存量财富,我们此生真正的意义是什么?生而为人,如何能不负此生?
幸运的是越来越多人性化的理念开始层出不穷,更多的人开始在这个路上探讨,诸如极简主义的出现,让我们开始有了会更多的断舍离,有了更多的向内审视,开始聚焦于自己究竟需要什么?
时代会不断向前,而且会越来越好,越来越接近人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