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和学校工作人员们,在漫长的寒假中,真的是都很辛苦。尤其是班主任,真的是太辛苦了!
老师们,每天总有的各种工作:统计学生的人数和健康情况,每天上网课做PPT,上网听课、培训学习、开会、批作业,每天和学生、家长沟通……好像变身成了:72变的“孙悟空”——齐天大圣!
如今开学时间已经确定,我们要做有一个“心理准备”的教职工,做一个积极预防、积极应对的教职工。 为复学工作做好各种各样的积极的准备。疫情的经验,也告诉我们: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
如今复学在即,心理中心这份心理小贴士送给大家————
一、如何战胜不良情绪?
1.作好复工心理准备
对于疫情背景下的复工,国家、政府有明确的政策规定,对于学校能否开学、何时开学、怎样开学会有科学的评估、严格的程序规定,教育部门宣布开学,则意味者疫情形势有了足够程度的好转,意味着学校教学环境的相对足够安全,我们不需要过度担心,良好的心情也是一种心理免疫力。
心理学上有一种常见的症状,叫“自证预言”。
如果你觉得自己“可以”,就会慢慢发现自己越来越可以,这种正向能量会像燎原的火一样无限蔓延。也就是说你觉得你是身体、心理素质棒棒的,只要全面、无遗漏的防护,绝对不会轻易被感染!想象——即使真的有,我们也可能是这个地球上被感染的最后一群人。(哈哈,自我幽默一下)别忘了科学调查发现:就连安慰剂,都能起到一定医学防疫效果。
2.自我接纳
我们要安然接纳我们的焦虑和害怕,在全世界抗疫的大背景下,紧张、焦虑和恐惧是正常的,适度焦虑有助于保持对病毒的警惕性。在疫情肆虐的这段时间,好好发现被我们被沉默的资源,激活并应用它,继续储备在学校课堂上课的情绪心理资源库中。
3.科学防护
我们要严格做好教职工安全返校准备工作,严格执行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规定的程序和规范,采取科学防护措施。我们除了戴口罩、勤洗手、多防御,多通风等这些常规防疫措施以外,在校期间要提高防护意识。
4.自我调整
工作之余,我们可以通过适度的有氧运动来放松心情,也可以做一些休闲活动来转移注意力。给自己积极心理暗示,调整自己的心态。
我们可以想一下,其他行业、其他城市,在二月或三月我国疫情还比较严重的时候复工,他们比我们的处境更加艰难,他们大多数人的安全都有保障,而如今疫情基本上已经算是控制住了。
我们目前上海的防疫的能力、经验,肯定在各方面都更有保障,更有建议,更有方法,更安全呢。试问除了上海,目前还有哪几个国际大城市,有这样的国际性医学防疫整合、统筹、管理能力。我们真的要有信心可以战胜病毒。作为上海人,是绝对自豪的。
5.寻求帮助
如果我们紧张焦虑情绪相对较重,我们可以向周围的同事、家人以及专业的心理辅导机构寻求帮助。可以向身边信任的人沟通和交流,倾诉自己的情绪。如果不能缓解可及时向领导反映,咨询学校的防疫措施,化解内心疑虑,也可寻求市区教师心理咨询中心,或者学校心理中心的帮助。
二、如何应对学生对疫情的恐慌?
恐慌,是每个人都经历过的一种心态,是我们在不正常情境下出现的正常心理反应。但是,由于我们的学生是未成年人,目前处于身心发展的激烈变化之中,身心发育尚未成熟,社会阅历的缺乏,心理承受能力差,心理更容易因疫情的困扰而恐慌。
所以,孩子们会犯所有小孩会犯的一切错误。
你要可能面对都是,一群对疫情后复学可能“二哈二愣二么”的未成年人。又加之,初中生青春期的荷尔蒙的烦躁不安的特点。他们如果得不到及时教育与疏导,会给社会、学校、家庭和其本人造成严重的影响或危害。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帮助学生: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疫情
对疫情保持适度的关注,只看官方权威报道。不道听途说,不轻信谣言,不过度解读,避免“替代性创伤”哦。
2.接纳恐慌等应急情绪
告诉学生,面对疫情出现的恐慌、焦虑等情绪,是我们在不正常情境下出现的正常心理反应。我们应该理解和接纳它。其实,对自己的负面情绪进行克制和压抑,并不利于心理健康。
3.自护教育
掌握防控知识和各项应急防疫制度、学校制度。引导学生学会科学的自我防护,坚定必胜信心。
4.多交流,获得心理支持
面对疫情,学生会经常感到孤立无援,老师可以多与学生多多交流、安抚、鼓励、沟通,增加心理上的相互支持。
5.积极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能够直接影响言论和行为。选择一些积极的、肯定式的、富有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自我暗示,帮助学生树立坚定信念。有了这个信念,学生的内心会变得更加的镇定,有利于做出理性的判断和正确的选择。
6.建立积极的应对方式
面对疫情造成的心理压力,不要采取指责、抱怨等不良方式应对。要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帮助学生保持心理的稳定。这样学生的焦虑、恐慌的体验就会变弱,能促进多巴胺的分泌,产生愉悦的体验。
三、复学后如何引导学生沟通
疫情期间大家“宅在家”,只能通过网络沟通。开学之后,学生彼此之间几个月未见,有许多话题想要沟通,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沟通呢?
1.引导学生保持一定距离,注意个人卫生习惯。
学生在平时说话时,关系好的学生会凑成一堆。在疫情之下的特殊时刻教师一定要禁止学生成群结队,在教室戴好口罩。避免触碰他人的物品。喝水吃饭保持距离,咳嗽和打喷嚏用纸巾或者手肘捂住。告诉孩子们,疫情后的保持距离,更是尊重和爱他们的成熟表现。
2.引导学生交流正面信息,拒绝负面信息。
教师要高度关注学生的话题,尽量引导他们传递正能量,不传谣不信谣。如果班级里负面信息较多,教师要利用班会时间等等开展活动,教会学生辨别信息的真假。
每天解决小问题就不会有大麻烦;
怕小麻烦的人,只会有大麻烦,大灾难。
3.引导学生耐心倾听。
倾听,也是一种交流技巧。在心理学里也是一种重要的矫正技术。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有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成功的倾听,是百分之二十的问问题,百分之八十的倾听。
4.引导学生,多鼓励、少指责。
每个人都想被认可,被夸奖。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行引导学生交流时多鼓励、多赞美别人。当有学生无故指责他人时,教师要及时制止,帮助他们解决误会,通过寻找彼此的长处,友好相处。少在公开场合、公开的大办公室,大声批评;多多在私下、小范围、温和地批评与教育。(特殊情况,紧急情况例外)
5.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拥有好的个性品质,就会有好的人缘。
比如:人们更愿意和上进、好学、热心、助人、快乐、幽默、积极、勤奋、开朗、大方、宽容、谦虚和尊重别人的人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