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避免的社会现象,成熟段正在低龄化。在我六年级毕业那个暑假我回小学的时候,一群二年级的小朋友从我面前跑过去,嘴里噼里啪啦骂着脏话。我当时特别震惊,怎么现在的孩子已经这样了。初中三年我一直在观察,我发现大多数人都对一些事情保持正常,即使有少数人觉得有些惊讶,为了合群也会表现的很平静。
我有一个比我小3岁的表妹,我看着她长大。在她经历的每一个时间里,我都会问她关于她自己,她的班级、年级、学校的普遍现象。在普遍现象中,脏话、恋爱已经不算什么稀奇的事情了。
我身边的很多朋友都阅历丰富,哪一天刷到他的动态发现他@了一个新的女生,旁边还附加一些情话和表情,这个时候列表强大的力量就显现出来了,开始疯狂评论99。再过几天他又发了一条说说,差不多的话,@了一个不一样的女生,依旧是满屏的99评论。我和一个朋友探讨过这个问题,隔几天就换一个,干嘛还要列表评论99呢。这样三五天的速度恋爱,配得上99吗?只能承认,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就已经开始接受或者尝试谈恋爱。因为成熟低龄化和青春期的懵懂心理,对异性的特殊好感是所有人都有并且可以接受的事情。
然而在18岁以下的恋爱被称为“早恋”它有两种含义,一个是恋爱的时间早,这点不予否认;第二个是恋爱因为太年轻所以幼稚。大多数的家长和老师都对学生谈恋爱保持警戒和反对态度,但是也有一些开明的家长保持沉默甚至是支持。有个笑话说“父母说早恋会影响学习,爸爸妈妈我对不起你们,我考不过那些早恋的。”
这种恋爱之所以被别人觉得幼稚是因为多数人认为我们这个时候的爱情观尚未成型,但必须要质疑的是,那么爱情观什么时候才算成型,什么才算健康的爱情观?那些觉得我们爱情观幼稚的成年人,也许自己都过得不幸福,只是对于年龄的刻板印象导致了这一偏见。要承认,这个年龄的确是三观和其他思想这在成型的时候,但是每一种价值观所需要的时间、经历,诶个人的领悟程度都是不同的。
反问所有正在谈朋友的朋友,你们真的懂爱是什么吗?两个人在一起,对爱的理解都是不同的,但是一定要认清现实。我很支持一个观点,就是谈恋爱,或者单纯的喜欢一个人,应该给你现在的学习产生积极作用。就像龙应台说的那样:“爱一定要促进彼此的成长,要让彼此比想象得更加优秀。如果因为这份爱,使两个人不能再在适的时间全力以赴做合适的事,而遗憾地错过了人生应有的高度,那就是对爱的亵渎。”这段话说的很好,尤其对现在的校园恋爱。扪心自问,你是不是为了在某个楼梯口和他相遇,耽误了上课的时间;是不是为了和他一起去食堂吃饭,饿着肚子站了很久;是不是为了放学和他一起走,培优班迟到了;是不是为了给他买个礼物,用完了原本打算买教辅的钱。
遇到自己动心的人很不容易,遇到了就应该珍惜。但是两个人一定要明确,如果因为对方的爱,导致影响了学业,使得两个人都没能考好的学校,那么之后的相处中会带着内疚和惭愧。我很羡慕两种校园情侣。第一种是两个人成绩都很好;第二种是一个人成绩很好,但另外一个人为了赶上他努力提升了自己的成绩。这就是应该有的样子,也应该是家长不会另眼相看的爱。两个相差太大的人注定是不是走在一起的,要么一起优秀,要么一起坠入深渊,两不相欠,好聚好散。
现在的校园恋爱向往的就是从校服到礼服。很多女生,觉得男朋友有些方面没有其他男朋友做的好,就要男朋友改。几个好姐妹比自己的男朋友送给自己了什么礼物。醒醒,说了是校园恋爱,就别把对方和成年人比。看着网上的一些视频,什么情人节999朵玫瑰,生日一堆口红化妆品,就要男朋友送。请记住他也是一个学生,就算家里有钱,你也不是他们家承认的准媳妇。他现在用的是家里的钱,代表不了什么真心,一个男人真的爱你,应该是舍得为你用他自己赚的钱。在合适的年纪让对方做合适的事。你想想,在这个心最浮躁、最易动心的年纪,如果你们即使没有天天腻在一起,但在毕业的时候依旧很爱对方,那何尝不是一种对爱的锻炼。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给彼此一点空间。别什么都管,打着自己是男女朋友的名义要对方一会和这个异性绝交一会删掉这个异性。除非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对象列表明显异性指数很高或者有几个和你的对象聊天过于频繁。自己都有自己的社交圈、朋友圈,一个合格的爱人,应该是努力融入到对方的朋友圈里,而不是把对方的朋友圈变成自己一个人。每个人都需要朋友,哪怕那个异性和你的对象关系很好,如果他真的就变心了,那不就是渣男渣女。当然,你也需要去了解对象的一些行为,别委屈自己。真正爱你的人,会抵制所有的暧昧,忠诚是一种选择。
校园恋爱是很纯粹的喜欢,我喜欢这种没有社会功利心,不图钱不图事业的感情。但是任何事情和情感,都不能影响到最重要的事。就像我和我对象达成的一致: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我一定努力对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