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起,由世界双相障碍协会和国际双相障碍基金会发起,将每年的3月30日定为世界双相情感障碍日。
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也曾被称为“躁郁症”,它是指有躁狂或躁狂发作,并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患者会心境在躁狂,即心境高涨、膨胀易激惹、精力旺盛这样的高能状态,和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行为减退这样的低能抑郁状态中交替。
何为躁狂?
在持续至少一周的,大部分时间里有明显异常且持续的
心境高涨:兴奋、欣快,热情、乐观,兴趣盎然。
易激惹:不耐烦、易怒、容易跟人产生争吵、包括肢体冲突。对于青少年来说,也可表现为爱发脾气。
精力旺盛:精力充沛、不知疲倦。
在此期间,至少存在3项症状:
自尊心膨胀或夸大:自我感觉良好,高估自己的能力,去做一些其实没有能力做的事情。
对睡眠的需求减少:晚上睡得很少,但依旧精神饱满;这有别于失眠,会让人白天困倦。
比平时更健谈:可以喋喋不休,语速加快,说话漫无边际。
思维奔逸:思维跳跃、联想的速度加快,感觉说话的速度跟不上脑子想的速度。
注意力无法集中:注意力并不持久,容易被别的事物吸引。
意志行为增加:活动增多,坐立不安,在学习工作中制定不现实的计划。
不计后果的行为:如无节制地购物、轻率的性行为、鲁莽的投资。
假如躁狂发作的状态影响到工作、学习和生活,或者需要住院或及时救医。
躁狂症发作时,做事很冲动不计后果,易动怒,有自我夸大妄想,觉得自己很有能力,说话语速快,语量多,抑郁症发作时,有自杀的想法,自责,兴趣丧失,失眠早醒等等。正因双相情感障碍的状态落差大,患者自杀率比抑郁症自杀率还高,自杀率更是正常人的10倍。患者在最开始的时候是一定要使用药物治疗控制患者的情绪,躁狂状态时保证患者平静下来,心理治疗没办法在前期替代药物治疗的作用,即使在后期心理治疗时,仍然需要规律服药。
首发的双相情感障碍的治愈率是100%,但是多数病人需要5-10年才能诊断,也会被容易误诊为抑郁症,病人也会容易忽略自己的轻躁狂症状,所以家人的细致观察尤为重要。并且尤为重要的是,双相情感障碍是容易复发的疾病,药物治疗要坚持服用下去,一般来说初次发病患者需服用2-3年的药物,如果复发,需服用5年药物,如果再次复发,经常复发,就需要长时间服药。而且复发率高达90%,复发次数越多对大脑损害越重,维持治疗可以降低复发的频率。学会处理自身情绪也是可以做到预防的一方面,通常这类病人会因单相抑郁出现,在治疗过程中发现躁狂相,如果身边人有这类倾向,最好对患者进行细致观察并陪同去医院就诊,客观呈现病史(有无家族遗传史)。
临床表现
1.躁狂发作:以心境高涨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高兴愉快到欣喜若狂,某些病例仅以易激惹为主。病情轻者社会功能无损害或仅有轻度损害,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主要临床表现有:
①注意力不集中或随境转移;
②语量增多;
③思维奔逸(语速增快、言语迫促等)、联想加快或意念飘忽的体验;
④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
⑤精力充沛、不感疲乏、活动增多、难以安静,或不断改变计划和活动;
⑥鲁莽行为(如挥霍、不负责任,或不计后果的行为等);
⑦睡眠需要减少;
⑧性欲亢进。
2.抑郁发作: 以心境低落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性症状。某些病例的焦虑与运动性激越很显著。
主要临床表现有:
①兴趣丧失、无愉快感;
②精力减退或疲乏感;
③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④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
⑤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
⑥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⑦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⑧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
⑨性欲减退。
3.混合发作: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可在一次发作中同时出现,通常出现在在躁狂与抑郁快速转相时,一般持续时间较短,多数较快转入躁狂相或抑郁相。在目前疾病发作中,两类症状在大部分时间都很突出,也应归为混合性发作。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5644743/ 出处: bilib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