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理所应当地认为自己才是世界上最爱孩子的人,可是真正地爱,一定是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尊重孩子的意愿,支持孩子的梦想,期待孩子成为他想要成为的自己,而不是父母希望他成为的自己。
父母总是希望孩子能够听话,却不知听话的孩子,除了承受学业的重压外,他们的内心随时随地都在经历着来自“两个自己的独白”,一个是满足自己的开心、快乐,因为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想要深造的学校,想要报考的专业;而另一个是满足父母的开心、快乐,因为父母按照自身的经验替他规划了一条最好的道路。
到底该怎么选择呢?
《小欢喜》中的丁一,学习成绩一向优异的他,也属于别人父母眼中的孩子,以最高分考上了名牌大学,明明想学地质专业,却因父母的强压和干涉,选择了毫无兴趣的金融专业。因为情绪不稳定,根本无法正常上课,刚开学便休学了,最终,从楼顶一跃而下!!!
这时,丁一的父亲才后悔了!!!可惜,真的太晚了!!!
《小欢喜》中的乔英子,她和丁一属于一类人,纵使她的成绩名列前茅,可是她的母亲(宋茜)从来未给她适度地松绑。为了让乔英子取得更优异的成绩,宋茜不仅取消了她在课外时间去天文馆当讲解员的活动,而且剥夺了她的父亲(乔卫东)探视女儿的机会,甚至为了让乔英子考取北京大学,撕扯了她填报的南京大学冬令营申请书。
乔英子的书桌上,永远被堆放着做不完的空白卷子。她,已经连续失眠34天了,而宋茜并未发现。最终,她以离家出走来捍卫自己的权益,坚守自己的梦想,虽然她反抗成功了,但是患上了中度抑郁症,这时,宋茜也终于放手了,尊重她报考南京大学而不是北京大学,尊重她想就读的城市而不是单方面地希望她留在北京。
我想,如果不是乔英子被宋茜一厢情愿地安排,逼得差点丧失生命,患上中度抑郁症,可能,她真的无法做到放手!
不过,相比丁一,乔英子是幸运的,她历经艰辛,总算遵从了自己的内心,活成了自己想成为的样子,而非宋茜希望她成为的样子。
俗话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这所学校其一自身不正规,其二老师更无资质。自然,孩子则成为最无辜的受害人!像我们学开车,需要找驾校,找教练,通过科目一至科目四考试,才能获取驾驶证,一旦违反交通规则,还会面临吊销驾驶证的危险。
我们初为父母,或者即将为人父母,如果不经过专业的学习,总是会不自觉,不断地重复着,父母对我们的教育方式来教育我们的孩子;总是会不自觉,不断重复着,父母之间的互动模式应用于我们的亲密关系中。
我们不希望活成父母的样子,但最终却活成为了他们的样子!直到有一个人开始觉醒,这个人是你,你的孩子,还是你孩子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