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演说家的现场响起了刘清的声音,刘清是武汉市120急救中心调度员,负责接收120急救电话并派遣急救车,用她的话讲,她的工作就是生命接力的第一棒,每一次电话铃声响起的时刻,仿佛生命接力赛裁判的鸣哨。
是的,这不是一个轻松的职业,甚至比大多数人想象的要难得多,由于社会目前自救他救意识,知识体系不完善,当紧急情况来临,调度员听到电话的那头往往是破口大骂,痛哭流涕,不能第一时间准确冷静给出有效信息,调度员积极合作配合,很多时候得到的回报却是被投诉,吃力不讨好,巨大的压力顶着刘清们,直到有一个录音音频在网上流出,传遍南北,这个音频是武汉一男子突发心脏骤停,妻子不知所措,不断求助刘清,在刘清26分钟的电话陪伴指挥下,妻子成功的给丈夫做了心肺复苏,等到了医生的到来,也等到了生命的奇迹。
数据表明,在目前的中国,当突发心脏骤停等事件,生还的概率微乎其微,小于百分之一,原因在于一方面心脏骤停的黄金救援时间为四分钟,而中国平均救护车到达时间为十五分钟,这大大超出了黄金救援时间,另一当面,社会上人们的自救他救意识不强,缺乏自救他救相关知识普及,大家不知道如何面对突发情况,这也导致了生还概率的低下。刘清事件感动了无数人,但也敲响了警钟:我们需要学习如何自救他救,学习正确心肺复苏方法,提高意外来临的生还率。
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先到来,面对突发情况,如何正确的实施心肺复苏呢?在此之前,还需要申明有些事情不做比做了更好,比如遇到车祸,面对卡在车内的受伤人员非医护人员不能妄自抢救,缺乏医疗知识很有可能带来二次伤害,所以心肺复苏的前提是在确保没有二次伤害的风险以及相对安全的抢救环境为前提的。第二步是拍打患者肩部,对其喊话,从触觉和听觉刺激患者,如果患者仍然无回应,或者濒死样呼吸,则需要进行心肺复苏,在心肺复苏前需要向周围人求救,群策群力,分配大家拨打120,拍摄视频等等。第三部则为心肺复苏,打开患者衣服,将双手合并,双臂伸直,着力点在下部手掌的掌关节,为避免心肺复苏造成患者肋骨骨折,受力点的位置选择在不容易断裂的胸骨下半段,而非很多人所说的两乳中点,因为胖瘦高低,老幼男女情况皆有不同,所以选择胸骨的中下半段作为受力点,下压的深度为5cm,基本为信用卡的短边,频率每分钟110下左右,为控制频率,每次下压回合心中默念两个音节,比如01,02,03,心肺复苏持续到医疗人员的到来或者患者恢复心跳为止。第四部为人工呼吸,人工呼吸与心肺复苏是一起做的,大概分配比为2比30。以上为心肺复苏比较完整的一个流程。
目前,国际上AED设备越来越流行,在中国的深圳也普遍的配备了,你可以在公交车上,地铁站点,火车站,飞机场看到它的身影,AED的出现将使突发事件的生还率大大提升。在深圳几年间,至少有10例真实案例,AED让患者逃离了死神的魔爪,这是需要全中国社会普及的。
只有大家的自救意识,知识储备完善,面临突发情况才能有镇定处理事情的资本,很多原本可以得到挽救的生命才能继续幸福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