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的探索》之第二章坑洞理论阅读感想

爱从外寻,爱必从外而灭。

比如从他人身上得到的爱,这爱是难以预测的,有时它如蜜似糖般温暖心窝,有时它却无端让你失望、失落、不解和疑惑。可突然就在某一关头,你醒悟般的斗胆追问内心:这若是真正的爱,又何以千变万化的考验、试探你的心?可若予以这爱直截了当的否认,那便是对心中暂时被填平的空洞刻意否认和撒谎。到底是外在之爱不时让你痛苦,还是这心底的空洞其实从未被真正填满?归根结底,痛苦之源是心外求索罢了。


世俗之人外寻无错,只要心不沉

但外索其实是求得圆满的开端之一,无需心存任何的羞愧。因为除却极少数生来即开悟的大德大智之人外,绝大多数人都需于此生不断的经历、实践和修行才可能获得些许进步。连佛陀都是历经了人间极致的表面繁荣,才生出出离、寻觅真相之心。带俗修行,追求生存物质,追寻名利财富,处理七情六欲,并不是任何低俗之事,问题的关键在于这颗心是否随之而动而沉。


怎么面对外在之爱,怎么面对内在之空

外在皆是镜子,照出内在的模样。看那镜中影即可,观那影激起的心中情绪波澜即可,不要沉溺于表象的纠缠之中。恰如佛陀之意,观那月亮即可,不要执着于指向月亮的手。可随这镜中影笑哭怒骂,随之爱别离,随之即可,始终要明白这不是真正的我。


工作、生活皆是绝好的修行场所,人贵在有情绪,体悟、觉察这情绪背后的根源,不断探索,就能逐渐发现内心的空洞。直面空洞,哪怕那洞中巨大的孤独感、恐惧感、无力感吞噬了你,也不要逃避。只是面对它,不要想着如何填满它。那空洞本身是没有力量的,它的作用只是让你看见。除非你赋予它力量,它自然便回应你不愿直视的恐惧。


总之,不管是外在之爱,还是内在之空,只是觉察它即可,这样力量就会在真正之处。至于觉察之后的变化,随它吧,任何影像也皆是幻想罢了,都不要执着。现在我的阶段,就是学会觉察。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若梦想可以成真就好了,哥哥我又作梦了 ,这次在梦里你没有不理我,我们很开心的。梦不是反的对 吗,总有一天你会明白的...
    米爱_221f阅读 127评论 0 1
  • 原型模式定义(正式难懂): 用原型实例指定创建对象的种类,并通过复制这些原型创建新的对象 原型模式的使用场景: 1...
    青峰星宇阅读 1,089评论 0 51
  • 最近抖音被晓星尘泰国见面会舞蹈惊艳到了。这个道长有点帅。 “明月清风晓星尘。”翩翩佳公子,如清风,似明月。天上的星...
    Manu理阅读 845评论 0 1
  • 有一种沧桑叫告别青春 有一种无奈叫踏上年轮 有一种失落叫无人问津 有一种悲哀叫深藏泪痕 有一种结束叫街角离吻 不一...
    尚岸阅读 330评论 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