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到农经站,随之而来的除了农经站的业务工作还有包村工作,我和另外两个男干部,负责了全镇最大的一个村,人口最多,而且大多数人口是外地移民,更要命的是,它距离集镇所在地,有30分钟的车程,当这个村的包村干部,既费时又费钱。
我第一次到这个村的村委会时,我的第一感觉是乱,第二感觉是冷。那是一月份,天气还是特别的寒冷,我来到村委会时,所有的村干部都在,村委会没有暖气,也没有炉子,取暖全靠一台空调,在我们这种寒冷的西北内陆,冬天靠空调取暖,显然又费电而且肯定不会特别热。村干部正在为村民采集办理社保卡的照片,拍照的是一个看起来只有十六七岁小男孩,一开始我以为这是那个村干部的儿子,放寒假来帮忙的,后来我才知道他是村上的文书,只有十七岁,早早就辍学了,父亲因为癌症去世了,他母亲害怕他学坏了,把他送到村上当文书,村文书一般的工作是做一些文员干的工作,报表、报账,一般是由年轻人来干的,而这个村把这样的一项工作交给了一个还未成年的男孩,这一刻我突然意识到,农村不能言说的发展窘境,农村年轻劳动力的流失,使得农村的发展不在有竞争力。
村委会里乱哄哄的,村委会主任看起来不像是一个农民,挺着啤酒肚,高高壮壮的,看起来像混社会的老大,村委会副主任看起来像个农民,看起来比较踏实,书记是一个留着分头的中年男子,话不多,听说是当地的能人大户。
这个村的两委班子,就像是大多数的农村里的两委班子一样,由当地有威望的人,或者有能力有钱的人组成,这样的人可以让村子里的一些事情推行下去,但是同时,他们可能缺乏新的知识,制约农村的发展,那时的我还不知道包村干部要做些什么工作,以为只是协助村干部开展好村里的相关工作,使农村发展的更好,但是很快我就意识到我想多了。
村干部不会因为你是政府的干部就会对你唯命是从,对于镇上安排的工作,尤其是报表等书面工作,他们常常以不会电脑等理由进行推脱,作为包村干部的我们,实际上更像村上的文书,常常为村上报表,补写会议记录,整理相关的文本资料,村里的管理工作几乎和我们没有一点关系,因为村民也并不会听我们的指挥,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我过基层村民自治制度的合理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