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约到达北方,双脚踩在这片土地上,已经有十几日了。从夏末到秋初,四季悄无声息变化。
想起来自己的人生的重要时刻总是在不经意间到来,它并没有肥皂剧演得那样夸张,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常常显得那么低调和沉默,唯一震荡的,就只有当下那个瞬间。
这一年过去了一大半,好像异常丰富,人就是这样被推着往前走的,根本来不及思考。
我无法解释这种心理变化的过程,只能说,心脏的周围似乎在每一次的变化后又撑开一点,与时间和现实搏斗的时候,我常常看似精神饱满,但实则不安,但恐惧确确实实是得到了克服。
一个人摸索人生道路的时候虽然英勇无比,但总是觉得有些挣扎的辛酸意味在里面,看他人的生活又总是像毫不费力一般。
但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肩头都有千斤重的担子,一步一呼一吸,迎风前进。又因为只看到自己的困惑落寞与旁人的不露声色,才愈发觉得日子只为难了自己。
我们都太宠着自己,遇到问题就满世界找借口。
抬头望正对着窗口的叶子,它完成了盛夏的碧绿,如今要走向枯黄和沉寂了。这里的树木高大,好几个夜晚,风将几十米高的大树吹得沙沙作响,我以为是落雨声。
它门一生都这样,静静扎根深处,枝丫伸向天际,静默不语。但它肩上的扛的是所有的雨雪风霜。
最近在读辛波斯卡的诗集,七月二日,降生即温柔,这是我与她仅有的联系。她的羞怯低调与博爱不冲突,静默与诉说也不是势不两立,她用静默表达所有。像树一样,
我渐渐感觉到沉静和稳重在来的路上,它们一直在路上,寻找她们花了我十几年的时光,但一切值得。如果我能很好地享受平静,我就什么也不怕了。
一直读诗,读短歌,读不成形的三言两语,只是为了每一瞬间的感受都有一个解释和共鸣,我并不孤独,即使独身一人。
诉说本应该诉说的,沉默本该沉默的。它很难,一颗心如果超过负荷,就会崩溃,如果还没有找到别的出口,就去说好了,没有什么不可以。胆怯和恐惧又不善言辞,很是折磨人。
想起那天朋友在聊天软件上发了一篇公众号的文章,大概就是“一切只是因为我还不够好”这类的思想,我看到一半立马关上,有种下一秒它就要把我洗脑的感觉。我对她说,像我这么敏感的人,根本看不得这样的文章,我劝他也不要看。
虽然后来另一个朋友跟我解释说后面还是很正能量的,我还是没有再去点开它,因为一开始的文字就让我不舒服了,它的点击量并不低,我觉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引起共鸣和焦虑。
我们的弱点被说得很透彻,在看到同类文章的时候,其实我们并不能很好地吸收后半部分的反转正能量,反而在关上页面之后,深深陷入感叹自我的脆弱之中。
我们顺势谈起了自身的弱点与劣势,逃不过“害怕、恐惧、多虑”这些词。归根到底就是害怕失败以及害怕丢了一时的面子。
勇气之所以常被人提及,就是因为它是渴望又难得到的东西。
我们大部分人都会因为外界和自身的原因失败过,可某一天,我仔细思考了这两个字,它究竟是什么?它无非就是当下的结果不如人意。可生活的每一瞬间,每一次表面的得到失去都是有所得的,这并不矛盾。
时间给了我们一切,让我们试错、改错、前进。傅雷在写给儿子傅聪的信中说:“人没有苦闷,就不会进步,它会逼迫你解决问题,解决一次即往前迈进一步”。
把什么都看到深处,就不会被表面给吓唬住。我也恐惧,但已经慢慢一件一件排除掉,这让我觉得生活是值得过的
我们获得的一切经验,都应深深嵌入灵魂。
那次聊天的最后,我给朋友发了一段话,是在看完《人类群星闪耀时》《自由在高处》后自己一口气写下的,当下真的是激动与振奋都溢出了笔尖,还好,它的余韵绵延得很长,到今天我也还记得,并且这样做着,也分享给看我写字的你,希望你可以得到一些力量。从此以后关照自己的心。
附上最近的一点点感悟:
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里说过一句话:“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途中,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
我明白这种豁然开朗的时刻就在一瞬间,它的触发点可以大到一场灾难,小到一次深夜漫步。如果意识到自己的使命为何物,而后尽心尽力地展开它,开拓一条路,不间断地培养起自己的耐心、能力等一切走这条路所需要的品质。
找到自己的真正的兴趣所在,并且愿意奉上终生,愿意将人生的大部分时间用来完成这个使命,我相信这样的人生定然丰满而充满趣味,尽管这种趣味也蕴含着一种苦行僧式的自我修炼。
有生之年,尝尽该尝的所有滋味,并有余心去咂摸这些滋味,有时候,终日忙碌远远胜过无所事事。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但我所想的是,深思熟虑挑选一种,继而真心实意地为它努力,诚心诚意接受它能给你带来的所有感受,困难、成就、怀疑、鼓励等等……
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每到深夜时分,我就开始自我怀疑,自我唾弃,疑心再也见不到明天的太阳,可就在我的寻找出现了苗头的时候,我的每个夜晚都只是夜晚,它让我遵循规律,用来休养生息,不在夜晚考虑任何事情,不滥用任何感情。
这不是说我有多少成就,相反,在我意识到我自己的使命感的时候,我才发觉自己一无是处,脑袋空洞得像是一个刚出世的孩子(甚至不如一个头脑纯洁的新生儿),我必须重新开始,像打仗时候装填炮弹一样充实的头脑和心灵,这项工作一旦开始,就应该是一辈子。
熊培云在《自由在高处》里提到:要以独立之志,做合群之事。
这很重要,以思想和良心去担当,但我认为,决不能为着合群而合群,那种人群散落后,独独留下的自己的空虚感,是从一开始,你就丢失了自己去迎合他人而造成的。强行合群这个词,简直比毒品更容易侵蚀人心。
近些时间来,我常常感恩命运,感恩家庭,感恩所有帮助过我的人,更感谢那个找到了使命感的自己,只愿我从今往后,乐在其中,苦乐皆受的起。
你要有那种随时都可以重头再来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