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爸爱看《中国诗词大会》
网上说,武亦姝夺得了这一届的《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
网上说,董卿又红了,却不是因为口红,而是腹有诗书气自华。
我才想起来,前几天回家,老爸正在看《中国诗词大会》,老妈说:“你爸特爱看这个节目,每期都看。”我“哦”了一声以示回应。
“爸,《中国诗词大会》在重播,您看不看?”
“你不是没看过吗?我不看了。”我“哦”了一声以示回应,随意地调换频道。
2.老爸爱读刘同
回家的时候发现我的书被动过,于是问我妈:“妈,你们是不是动过我的书?”
“奥,你爸读来着。”
“哈,我爸什么时候喜欢看这种书了?”
“你爸说这人写得挺好的。叫什么名字来着?”
“刘同。可是妈妈,你们在看的是年轻人看的书诶。”我漫不经心地笑话着他们两个。
“你爸想看你看的书。”
3.老妈爱听我讲故事
“后来,大胖和二胖怎么样了?”
“啊?他们两个后来出国了。”大胖和二胖是我曾经教的学生,因为是双胞胎,总是要对他俩进行一番甄别,所以特别喜欢讲他们两个的故事,学他俩说话。
“你上回说的那个小孩儿她妈妈有没有再找你?”
“哦,找了,下周给她做训练。”欣欣是一个自闭症女孩,已经13岁了,每周两次的语言训练,原本想她的这个年龄更适合做图片交换沟通系统的训练,但是她妈妈坚持要给她做口语训练。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和妈妈共同努力下,欣欣能够说出一些含糊不清的词。因为是一个成功的案例,我经常讲起关于欣欣的事情。
“上次电视里播放的自闭症的宣传片,我看他们长得真好看。”
“是啊,我不是和你们说过吗?我们有个小孩儿,平时会咬人,发脾气,那天我上课他特别安静地看着我,好帅的。”于是我侃侃而谈关于自闭症孩子可爱的事情。妈妈特别认真地听着。
后来我明白了,他们不是爱看那些节目,不是爱读那些书,不是爱听那个故事,他们只是想和我靠得近一点。
爸爸以为喜欢文学的我会看《中国诗词大会》,于是他也看,这样在我说起谁谁谁的时候他能够和我对上话。
爸爸读那些写满青春热血的文字,这样我在说起这个作家这个故事这个情节的时候他能够和我对上话。
妈妈询问那些孩子的事情,其实是想听我说说话。
而我,问自己,却只有惭愧。
我问自己,有多久没有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电视了?记不清了。因为不喜欢他们讨论剧情,所以每次我们一起看电视的时候,他们都忍着不去谈剧情。
我问自己,有多久没有和爸爸妈妈认真聊天了。每次他们说话的时候,我都是手机不离手,看着那可有可无的信息,过滤了父母的嘘寒问暖。
很多事情,父母都不再因为自己的喜好而喜欢,而欣喜,而是因为我们的喜好而喜欢,而欣喜。
你或许和我一样,不知道父母真正喜欢看什么样的电视节目。
你或许和我一样,不知道父母真正喜欢看什么样的书读什么报纸。
你或许和我一样,不知道父母真正喜欢吃什么玩什么关注什么在意什么。
你或许和我一样,以为买好吃的好穿的就是孝顺了。却不知道,他们需要的不是这些,他们只是想和我们说说话,聊聊天。
就像很久以前的一首歌里唱到的,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妈妈准备了一堆唠叨。
不是我们长大了,可以陪父母的时间越来越少了。而是父母老了,可以陪我们的时间越来越少了。临行前的行李,装上的不是家乡的特产,装满的是父母的爱。你提起的是一箱行李,拿不动的是他们的不舍和叮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