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年中的时候在豆瓣写了篇日记,关于圈子,
那时已经很久没有好好和大家一起吃饭聊天唱k了,虽然那时朋友们也算经常来店里聚会,但是我基本上也还是在上班,处于一个服务的角色。
每天都至少九个小时待在店里,下班后的时间就不想再待在店里了。
那时好几次因为不能参与聚会还挺失落的
想不到自己终究也变成了这样患得患失的人。
自从换了工作,换了住处,我觉得我和他们已经不是一个圈子的人了。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单休,和他们不在一个节奏上,然而,这就是我所选择的,必然会为此而失去的一些东西。
经过了好几个月这样平静的生活以后,已习以为常。
在书店待了一年多,从一个小清新文艺的“世界”回到广州,然后辗转曲折的大半年过去,今年四五月终于从创业咖啡的圈子跳出来,进入餐饮圈,咖啡馆。
做蛋糕甜点还挺有趣的,很喜欢。很充实,喜欢店里每一个人小伙伴。觉得自己每一天都在收获一些新的满足感幸福感,也学到一些东西。
02
最近的休息日前,如果是早班的话,会趁机去想去的书店,或者把想买的东西买了,这样就可以去逛“家里”附近的超市,买些食材,安静地待在家里看看书上上网,度过一天。
无意中路过一条步行街,顺便修手(去角质),因为是工作日,所以没什么人,听到几个店员在聊天,相约去酒吧玩,商讨到时穿什么衣服,化怎样的妆…当时一个女孩子说要买套好一点的衣服,偶尔可以穿穿,我觉得这想法不错呀。另外一个人问她的衣服买了多少钱,她说她买那一套还挺贵的,一百多。
当时我在想,她们觉得一百多的衣服已经算有点贵的了,她们愿意付出平常不舍得花的钱去装扮自己,去赢得存在感和好感,这是她们平常在工作中所得不到的成就感。
从她们的谈话中,我都能想象得到她们租的房子的大概的样子,平常所谈论的话题。
03
每个月会有一次去外面洗头,修剪刘海,也享受一下被人服务的感觉。
我挺不能理解在店内被安上“序号”的做法,几号发型师,洗头的又是几号,同样不能理解那些喜欢在店门口列队开会,大声批评员工的做法。这是从什么圈子开始流传出来的做法呢?
庆幸我的工作经历当中没有过这种体验。
最后,关于不同的人与人交往的各种圈子,想起夜空守望者里有人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尽管我的朋友很多,但总是感觉我不算他们之中的任何一个圈子呢?十分没有归属感。是我不够包容吗?”
主持人是这样回答的:因为你与众不同。没特色没自信的人才热衷于圈子,魂淡些的就会沦为帮派。
希望我们都不必吃力地想要去融入任何圈子。只要你足够专业,其他的事都会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