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春天是极美的,烟雨蒙蒙,流水依依,如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
那丁香般的姑娘,撑着纸伞,行走在青色石板上,撩动每个人心中的江南梦。
江南的春天是诗意的春天,是柔美的,美得让人流连忘返,美得让人心醉,美得令人忘记归处。
江南的春天更沉醉于诗人的笔端,如梦如幻,如痴如醉。
韦庄说:“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白居易说:“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如此美妙的江南春色,怎能不让人心花怒放,心驰神往。难怪我们今天的主角王观说:“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我们今天聊王观,王观(1035—1100),宋代词人,字通叟,江苏如皋人。
他自幼聪颖好学,22岁,宋仁宗时中进士,宋神宗时官至翰林学士。其词风构思新颖,用语佻巧,不落俗套。
王观和秦观并称为“二观”。秦观我们很熟悉了,他的那首脍炙人口的《鹊桥仙·纤云弄巧》,被誉为史上最美七夕词。
既然他们二人是并称在一起,那就足以说明在诗词的造诣上,王观也是才华横溢的。
相传王观在朝为官时,曾奉诏作《清平乐》一首,描写宫廷生活。
而高太后因对王安石变法不满,认为王观属于王安石门生,就以《清平乐》亵渎了宋神宗为名罢免了他的官职。
其实并不是他写的词不好。而是因为他个人的政治立场原因,由此可见王观的仕途也是历经坎坷。
此后,王观就自号“逐客”,终生不仕,为民至老,这也算是一位既有才气又有傲气的文人了。
王观曾有一本诗集,并亲自命名为《冠柳词》,意思是他的词完全可以超越柳永,并且是比他写得还要更好 ,看来这个王观也是够狂妄的了。
柳永是谁呀,他敢这么叫嚣,可见王观应该也有两把刷子吧。
我们打个比喻哈,如果说唐诗是一位威武雄壮的汉子,而宋词是一个娇云怯雨的姑娘。
柳永就是在这些姑娘中间穿行的艺术创造者,柳词则是流传其中的伟大艺术品。
坊间曾流传了这么一句话:“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可见他当时的影响力,真正是达到了妇孺皆知的地步。
据说北宋之所以会灭亡,还是与他的词有关,他的一首《望海潮·东南形胜》,由于被当时的金主完颜亮读到后,更是率领军队大举入侵北宋,最终使得北宋灭亡。
正是柳永的才华过人,也使得他的作品对于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以至于连大名鼎鼎的李清照都深受他的影响。
另外,我们的文人大咖苏轼,那也是对他刮目相看,还时常问身边的人,自己的词与柳永谁更胜一筹?
从这些故事中,我们能感受到人们对于柳永的喜爱,以及柳永在宋词史上的地位是不可小觑的。
可我们的诗人王观就不服柳永,认为自己的才华能够超越过他,因此为自己的词集取名为《冠柳永》。
其实提起王观,我们真的不是很熟哈,不过他真的是写过很多的优美的词作,只不过我们最为熟悉的只是今天学习的这首《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这首词应当说也是一首难得的佳作,整首词描写得可谓是清新脱俗。
这也是王观最著名的一首词,因为这首词,王观在宋词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春末时节,词人在越州大都督府送别即将回家乡的好友鲍浩然。
表达了词人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衷心祝福好友,望好友能与春光同住。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宋•王观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送别之作。题目中的鲍浩然是作者的朋友,浙东是友人要去的地方。这首词分为两片,上片写友人回浙东去的山水行程,下片抒发作者对回归江南的友人的深情祝愿。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上片两句的意思是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鲍浩然:生平不详,词人的朋友,家住浙江东路,简称浙东。
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古人常以秋水喻美人之眼,这里反用。
眼波:比喻目光似流动的水波。
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西京杂记》载卓文君容貌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后人遂喻美人之眉为远山,这里反用。
上片两句,暗含送别,以人的眼睛来比拟山水,把山水写的有情有义。
水是眼波,也就是说眼中的泪水如波,横在眼里而没有流出,说明作者为将行的朋友着想,在尽力克制自己的情感,即使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也不使之滴落而增加友人的伤感。
山是眉峰,而此刻眉峰郁结着不少离愁别恨。
一个“聚”字,用的十分有力,将作者心中的离愁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两句实际上是写作者对友人归途的远眺,作者的视线与友人归途的山水相连,目送着将要远行的友人。通过形象的比拟,传达出自己惜别的深情。
杭州的春天稍纵即逝,那用摄影与绘画结合的形式来定格春天再好不过了。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上片后两句意思是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欲:想,想要。行人:指词人的朋友(鲍浩然)。
眉眼盈盈处: 一说比喻山水交汇的地方,另有说是指鲍浩然前去与心上人相会。盈盈:美好的样子。
用问句拉出友人的行迹。在开头的两句,作者把山水合写,写出了友人归路如同郁结离愁的眉峰一般连绵起伏。
由于归路的山重水复,友人便走进了作者的眉峰之中,也就是作者的视线里。
这两句写诗人目送友人,友人走在作者深情送别的目光中,越走越远,身影越来越模糊,直至消逝。
一路山水承载深厚的人情味,默默地替作者送走那远去的朋友。
朋友在作者的眼中走远了,然而友情却深深存封于作者的心中。
正是这深厚的情谊让作者安排山水来送自己的朋友。
从而上片便形成一种物我为一、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远去朋友的无限眷恋,和对朋友归途艰辛生活的深切挂念。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下片前两句意思是刚刚把春天送走,又要送你归去。
才始:方才。
下片正面写“送”,点出了别友人的时间:暮春。
为“又送君归去”铺垫。作者有心惜春,然而留不住春天,春天最终不顾作者归至江南。
这对作者来说,不能伴春而去的江南又正是春天回归的地方。
这两句写得相当愁苦,一个“才”一个“又”,层层递进,作者的情感越来越深。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下片最后两句的意思是如果你到江南能赶上春天,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这是作者在友人临行之际,从心底发出的深情祝愿。
但愿友人追随春天的步伐回到江南,和春天同在。
“千万”二字道尽了作者殷殷叮嘱之意。美好而真挚的祝愿,将作者那深沉的惜春之情、惜别之情尽在不言之中给读者一种含蓄的感觉。
上片含蓄地表达了词人与友人的惜别深情;下片则直抒胸臆,兼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
词人用出人意料的想象把送春和送人联系在一起,用两个“送”字递进,深刻描写词人的离愁幽情。
“才始送春归”写出才刚送别春天,心中还满怀着伤春之愁;“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离愁更深。
“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词人将心中沉痛之情暂时搁置,对友人送出美好祝福,叮嘱友人如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住。
既饱含惜春之情,又寓之祝福之意。这个“春”既是反映鲜花如锦的春天季节,也喻指他与心上人生活在一起。这两句,一反送别词中惯常的悲悲切切,写得情意绵绵而又富有灵性。
有两点突出的成就值得注意:一是构思别致。词人把送春与送别交织在一起来写,充分表现出对友人的深情和对春天的留恋。
二是比喻新颖。词人以眼波和眉峰来比喻浙东的山山水水,仿佛这位美人正期待着他的到来,贴切、自然,富有真情实感。这首词,轻松活泼,比喻巧妙,耐人寻味,几句俏皮话,新而不俗,雅而不谑。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