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开学第一天正式上课了,基本上都是迅速恢复上课状态,哈哈哈,我感觉有点神奇,孩子们的张力和潜力都是无限的。每周三次的运动打卡,希望孩子们要恢复起来。向骆奕桦学习,他在寒假里都坚持,真棒!下面是2月份运动打卡的情况:
开学“红包”已经全部收回,如果有想要修改的,可以让孩子再来向我要回,认真修改之后再上交给我。我想还是暂且由我统一保管吧。如果有家长想要自己保管的,也可以的,或许有的家长可以让这个“红包”发挥更大的作用。
今天语文课,咱们班不是从第一课开始的,而是从第五课《古诗词三首》开始的,因为寒假里背过了,就先从熟悉的开始吧。前两首《牧童》和《舟过安仁》,基本上的孩子都已经会背能默了,懂得了两首诗的意思,也懂得了重点字词的意思。课堂上还进行了默写,有33人全对,看下面的图,我打过勾的就是全对的。
下午队课进行了寒假的手工创意制作评比。孩子们的作品都放在桌上展示,然后由全班同学进行投票评比,按票数排名来决定获奖:一等奖是:王轩蔚,二等奖是:杜思含、王珊羽,三等奖是:吕端伊、吴泽翰、王金可。恭喜这些小朋友们。下面展示一些作品,很有创意哦!
早上我们还学习了《论语》的子罕第九,今天先读熟读顺读懂第1、2章的内容,明天争取背下来。这学期我打算放慢节奏,放慢速度,让孩子们利用碎片的时间去记忆,去背诵。
【原文】9.1 子罕言利①,与命与仁②。
【注 解】①罕:稀少。 ②与:赞同、肯定。
【译 文】孔子很少谈到利益,只谈天命和仁德。
【感 悟】谈到“利”,就让人想到“功利”、“利益”这些带有个人主义色彩的含义。 孔子避而不谈,是因为这种狭隘的功利主义与儒家大爱、广博的情怀相背离。 而谈到“命”与“仁”,孔子对此却有许多思考。首先,“命”就是人们常说的“天命”,人们习惯把“命”看成一种难以预测的偶然性的东西,所谓“畏天命”、“顺应天命”就体现了人们对于命运的顺从和妥协。 而“命”的真正意义不在于它存在的方式,而在于个体对它的认知,即每个人应该正确地看待“命运”,要自己去把握和主宰自己的人生,做命运的主人。 其次,在对“仁”的理解上,大多数人习惯回答什么是“仁”,而很少探究如何做到“仁”。其实,孔子在谈到“仁”时,更多地强调它的实践意义,即如何让“仁”贯穿于个人的言行中,在做人做事上,处处体现出“仁”的精神。
【原文】9.2 达巷党人①曰:“大哉孔子! 博学而无所成名。 ”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 ②执御乎? 执射乎? 吾执御矣。 ”
【注 解】①达巷党人:古代五百家为一党,达巷是党名。 这是说达巷党这地方的人。 ②执:擅长。
【译 文】达巷地方的人说:“孔子真伟大啊! 他学问渊博,却不能以某一方面的专长来称赞他。 ”孔子听说了,对他的学生说:“我要专长于哪个方面呢? 驾车呢还是射箭呢? 我驾车好了。 ”
【感 悟】孔子被称为博学多识的人,却在“博学,却没有专长”的质疑面前说自己是擅长驾车的“专家”,这无疑是对那些虽称赞他却根本不了解他的人的一种讽刺。 做学问,无论博与专,都应该做到“不器”,也就是不做擅长某种技艺的专家。 如果做学问的过程中带有许多功利性,就会失去学习的真正意义,也就无法成为君子了。因此,像孔子这样纯粹治学的人,面对这种带有功利性的质疑,也就只能无奈和自嘲地说出这席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