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都去了哪里

文:耳双生

很小的时候,每到盛夏的晚上八九点钟左右的光景,我们所居住的那个小院子里,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带着凉席去到顶楼的平台顶上纳凉。说是顶楼,其实也不过是三楼罢了。

那是个连供电都不是太稳定,家家户户都有备着蜡烛的年代。没有空调、没有手机、没有iPad、没有网络、极少人家有电视(还是黑白的)。

关于纳凉时邻里间的谈话、儿时玩伴的嬉闹我都已经忘得一干二净。可唯独,那一片密密麻麻、闪闪烁烁笼罩着整片大地的星空,到现在也始终没有忘记,时常就会回想起。

但我始终找不到一个很准确的词,来形容当时年幼的我看到那一片星空的心情和情绪。应该是极为震撼吧,否则也不会至今都会想起。

我仍能清晰的记得那狭长却集中的银河、故事讲不完的牛郎织女星、一提它就让我想起全真教的北斗七星等,但最让我时常脑子里回想起的,还是那整一片星空的壮观。在我的头顶无声无息却又似乎能感受到它们也在微微的呼吸,别提有多神奇。

不过,这已经有好多好多年,没有在夜里见过哪怕一次那样令我心潮澎湃、繁星密集的场面了。

写到这里,我突然有点回过神来,每一次我开车路过家门口的那座桥,都会忍不住对桥另一侧整片整片的住宅小区在内心里发出啧啧的惊叹,那个场面太美了,家家户户窗子里所透出来的灯光,那种集中的闪亮,让我感到某种不可言说的愉悦,一种似曾相识的美好。

今天,我突然找到了这个感受的内心源点:原来,那个远方万家灯火的场景真真真真像极了我小时候看到的那漫天的星空,同样在黑暗中密密麻麻、星星点点,让我内心里感受到一种熟悉而又震撼的美好感受。

只是想抬头再看看这满天的星星,它们都去了哪里?


小的时候,没有现在丰富的多多媒体、互联网,最开心的时刻,莫过于安静坐下来看看书。

80年代初期,身边几乎所有家庭的经济状况都差不太多,都没有多余的钱给小孩子们买书,所以,租书摊就变得成为了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个所在。

那真是一个完全符合乔布斯所说的“stay hungry stay foolish”的时代。每个人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都同样饥渴。

我们小孩子一开始都几乎只有小人书可看,后面才慢慢发展出彩色画报杂志和32开本那种的书。

放学很早,于是一有时间我便会摸到书摊,用妈妈给我仅有的一分两分钱,换来一个下午在书摊里求知的宁静。以至于整条街的租书摊的摊主,都能喊的出我的名字。

我还记得我在那里读到的第一本郑渊洁一个人写的《童话大王》,跟小人书完全不一样的故事方式,舒克、贝塔、鲁西西…

可当我们有钱了,自己也开始订阅《童话大王》年刊了,每个月都会收到喜爱的《科幻世界》、《飞碟探索》了,单纯读书的那种乐趣却也不知从何时渐渐的淡了。

那曾经在我生活中包揽了绝大多数快乐的租书摊们,它们都去了哪里?


时代变化,有太多的老物件和生活习惯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但不管怎样,这些曾经的记忆,其实一直都没有完全离开,还在我们的心里,影响着我们的行为。仅作记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们都是爱自己的小孩,我们都是希望被爱的小孩,我们都是渴望在爱里长大的小孩!可是,长大了后的我们。得到了什么,爱吗...
    哈哈lg阅读 1,014评论 0 0
  • 穿街走巷的风依旧吹得人瑟瑟发抖,但,[立春]真的就已经来了。 为了表达春回大地的欢欣,就画了一盏茶花。
    和尘之尘阅读 3,297评论 7 30
  • 天气转凉,今天厨房特意做了驻地最具特色的柴火狗肉,观看了整个过程,想起了很多故事。一条狗,当做食物,到市场上去买,...
    吾先生ING阅读 1,170评论 0 0
  • 1.line-height有什么作用? line-height 属性设置行间的距离(行高)。 在显示文章的box里...
    小周师傅阅读 2,905评论 0 0
  • 内核相关参数 /etc/sysctl.conf shmall和shmmax shmall linux中设允许使用的...
    z这只是z阅读 5,408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