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历史的厚重书页,十四年烽火连天,是无数不屈的脊梁奋力撑起了破碎的山河,在无边的黑暗里点燃自由的火炬,最终迎来了彪炳史册的伟大胜利。生于这英雄的国度,立于这昂扬的时代,我们不仅是壮丽史诗的承恩者,更是崭新篇章的执笔人。广大党员干部要把伟大抗战精神融入血脉、化为行动,在感恩中汲取磅礴伟力,于奋进中书写无限忠诚。以无愧于先烈的青春姿态,在民族复兴的壮阔蓝图上奋力谱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璀璨华章。让英雄们用生命点亮的信念火把,永远燃烧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上,照亮我们走向光辉未来的每一步!
铭记:血色淬魂铸忠诚。历史的回响从未沉寂。当我们重读那拯救民族于水火的历史篇章,观看那些记录真实战场的影像,走进英雄命名的土地、肃穆的抗战遗址与纪念馆,触摸那些承载着血与火的文物碑刻时,一种源自心灵深处的震撼与崇敬油然而生。杨靖宇将军胃中的草根棉絮告诉我们何为钢铁意志,狼牙山五壮士纵身一跃的悬崖诠释了何为民族尊严,“八女投江”的悲壮定格了永不屈服的女性群像。每一个地名都是不朽的丰碑,每一段故事都是信仰的熔炉。正是这无数血肉之躯的奉献与牺牲,才换来了山河无恙。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把这份“生于华夏何其有幸”的深切感恩,升华为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坚如磐石的绝对忠诚。要从这些浸透血色的历史教材中汲取信仰之力,铸牢政治灵魂,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在任何风浪考验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让忠诚成为融入血脉的政治基因。
传承:烽火情牵万民心。抗日战争的胜利密码,深植于“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鱼水深情。人民是真正的铜墙铁壁,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面对新征程上的风险挑战,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传承好“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传家宝。要以“万家忧乐在心头”的赤子情怀和扎实行动,走出机关,深入田间地头、社区小巷、工厂车间,俯下身子倾听群众最真实的呼声,用心感知百姓的安危冷暖。要聚焦教育、医疗、就业、养老、住房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着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把工作做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要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不断密切党群干群的血肉联系,凝聚起无坚不摧的磅礴伟力,续写新时代的鱼水情深,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践行:铁肩挑起千钧担。伟大的抗战精神,其核心特质之一就是不畏艰险、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这份精神,在新时代赋予了我们攻坚克难、勇毅前行的强大动力。新征程绝非坦途,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呼唤每一位党员干部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转化为“舍我其谁挑重担”的使命担当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实干精神。要将这滚烫的热血忠诚,倾注于各自平凡的岗位。无论是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还是科技攻关的尖端前沿;无论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环节,还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神经末梢,都应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胸怀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锐意进取、埋头苦干。要拿出当年先烈们“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拼劲和韧劲,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闯难关,在高质量发展、深化改革、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主战场冲锋在前。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顶得上去,用实打实的业绩,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功勋,垒砌起新时代复兴伟业的巍峨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