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的内存生命周期:
- 分配你所需要的内存
- 使用分配到的内存(读、写)
- 不需要时将其释放、归还
js垃圾回收机制:
- 自动垃圾回收机制就是找出那些不再继续使用的值,然后释放其占用的内存空间。垃圾回收器每隔固定的时间段就执行一次释放操作。
- js最常用的是通过标记清除的算法来找到哪些对象是不再继续使用的,上面例子中的a = null 其实就是做了一个释放引用的操作,让a原本对应的值失去引用,脱离执行环境,这个值会在下一次垃圾收集器执行操作时被找到并释放。因此,在适当的时候解除引用,是为页面获的更好性能的一个重要方式。
- 在局部作用域中,当函数执行完毕的时候,局部变量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因此垃圾回收器很容易做出判断并回收。
- 但是全局变量什么时候需要自动释放内存空间则很难判断,因此在开发中,需要尽量避免使用全局变量。
JS内存空间管理:
js具有自动垃圾回收机制。虽然开发的时候不用过于关心内存,因为分配和回收都实现了自动管理。但是了解自己的写的代码,在执行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有助于我们写出更加优秀的代码。
标记清除
- 不能释放“进入环境”的变量所占的内存,只要执行流进入相应的环境,就有可能用到他们。而当变量离开环境的时候,则将其标记为“离开环境”。
- 进行标记的方式有很多种:翻转某个特殊位来来记录一个变量何时进入环境;使用一个“进入环境”变量列表和一个“离开环境”列表;(具体实现方式了解即可)
- 垃圾回收器在运行的时候会给所有变量都加上标记,然后,环境中的变量以及环境中的变量引用的变量,他们身上的标记会被去掉。
- 而在此之后再被加上标记的变量将被视为准备删除的变量,原因是环境中的变量已经无法访问到这些变量了。
- 最后,垃圾收集器完成内存清除工作,销毁那些带标记的值并回收它们所占用的内存空间。
引用计数
跟踪记录每个值被引用的次数。
- 当声明了一个变量,并将一个引用类型值赋值给该变量时,则这个值的引用次数就是1。
- 如果同一个值又被赋给另外一个变量,则该值得引用次数加1。
- 相反,如果包含对这个值引用的变量又取得了另外一个值,则这个值的引用次数减 1。
- 当这个值的引用次数变成 0时,则说明没有办法再访问这个值了,因而就可以将其占用的内存空间回收回来。
- 这样,当垃圾收集器下次再运行时,它就会释放那 些引用次数为零的值所占用的内存。
在这个例子中,objectA 和 objectB 通过各自的属性相互引用;也就是说,这两个对象的引用次数都是 2。
在采用标记清除策略的实现中,由于函数执行之后,这两个对象都离开了作用域,因此这种相互引用不是个问题。
但在采用引用计数策略的实现中,当函数执行完毕后,objectA 和 objectB 还将继续存在,因为它们的引用次数永远不会是 0。
假如这个函数被重复多次调用,就会导致大量内存得不到回收。
关于IE的引用计数问题:
IE 中有一部分对象并不是原生 JavaScript 对象。例如,其 BOM 和 DOM 中的对象就是使用 C++以 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组件对象模型)对象的形式实现的,而 COM对象的垃圾收集机制采用的就是引用计数策略。
因此,即使 IE的JavaScript引擎是使用标记清除策略来实现的,但 JavaScript访问的COM对象依然是基于引用计数策略的。也就是说,只要在IE中涉及 COM对象,就会存在循环引用的问题。
下面这个简单的例子,展示了使用 COM对象导致的循环引用问题:
这个例子在一个 DOM元素(element)与一个原生 JavaScript对象(myObject)之间创建了循环引用。
其中,变量 myObject 有一个名为 element 的属性指向 element 对象;而变量 element 也有 一个属性名叫 someObject 回指 myObject。
由于存在这个循环引用,即使将例子中的 DOM从页面中移除,它也永远不会被回收。
为了避免类似这样的循环引用问题,最好是在不使用它们的时候手工断开原生 JavaScript 对象与 DOM元素之间的连接。例如,可以使用下面的代码消除前面例子创建的循环引用:
将变量设置为 null 意味着切断变量与它此前引用的值之间的连接。当垃圾收集器下次运行时,就会删除这些值并回收它们占用的内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IE9把 BOM和 DOM对象都转换成了真正的 JavaScript对象。这样,就避免了两种垃圾收集算法并存导致的问题,也消除了常见的内存泄漏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