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共情力》第六章

第六章 认知行为疗法实践:对抗个性化和指责的认知扭曲

人若赚的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

                  ——《马太福音》16:26

本章从一个叫菲尔的经历讲起:菲尔终于离开了他为之效力了13年且薪水优厚的公司,去了一家小公司做咨询顾问。原因是他实在不认同公司上级以及同事们所信奉和倡导的“不惜一切代价地赢”。这个扭曲的认知也曾经让菲尔迷惑,甚至怀疑自己,但最终他战胜了自己,找到了一家与他价值观相同的公司。

有这样一个调查显示:将近75%的被调查者曾经在工作场所遇到过负面欺凌。所谓欺凌,指的是被重复虐待,用侮辱性的行为来进行威胁、羞辱或恐吓;阻挠工作或者是言语虐待。然而认为这种现象的发生是因为自己罪有应得人数比例却雄踞榜首。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书中有很多精彩句子段落,先摘抄下来:

当公司被贪婪所驱动,而不认为道德和诚信是员工应当具备的重要品质时,这种动态变化就能让人对那些取得最大成就的人理想化,而不管他们性格多么糟糕,或者多么不诚实。

图片发自简书App

嫉妒心能够让人去攻击拥有他羡慕的某项长处的人。自我嫌恶和指责经常存在,尽管事实并非如此。

如果我们曾被人欺凌过,那种伤痛会塑造我们的自我感知和人生观,而这种悲观主义想法最终会扩散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为某个本不在我们控制内的事情而错误地承担了责任。那种绝望感经常与羞辱或自我嫌恶一起出现。

图片发自简书App
灵魂是我们人性中不可感知却塑造真正本质的部分,当外界的力量逼迫我们做出某种违背自然天性的选择来取悦他人、维持脆弱的自我认同感时,我们就失去了真我。维持真我的完整性影响我们是否能一最低压力状态生活。
所有人都有一个基本的欲望:变得足够好。如果我们与自我本性作斗争,怀疑我们得本质(灵魂)是否是闪光的,我们会感到必须要在日常生活里做些事情弥补,以证明我们是足够好的。

为什么有的人会陷入贪婪欲望的深渊,而另一些人却没有?毕竟,贪婪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只要你不断工作,为不道德的行为找合理借口,贪婪就可以将名誉、荣耀和地位都带给你。事实上,你也许可以不惜代价地获得地位,然而一旦你不想再继续这样做,地位马上就会消失。

在内心深处,我们的自我认同感由某种真实得因素所掌控,他就是我们想要去做事情、去变好得原始愿望。我们生来就有种固有得道德感、同情心和同理心,这些因素在费尔得领导和许多同事身上都处于休眠状态。如果我们没有得到公平得对待,我们原有得想要变好的想法就会被否认。这时,我们要么拒绝欺凌者的行为,要么因为恐惧和不自信而选择加入他们的队伍。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领导之所以成为暴君,很可能是因为他个人生活中曾经被他人这样对待过。


这一章节,小伙伴们讨论了许多关于人性的内容

人总是有矛盾的心理:一方面,性格让自己无法做出故意欺骗的行为,但一方面却羡慕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的经理所取得的成就。

其实书中的各种金句已经回答当这种痛苦的纠结发生时,你应该如何抉择。

人类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心中有爱,这种爱包括对同类的爱护,对异类的接纳,对幼小的呵护,对长者的尊重,对不公平的抗争,对被帮助的感恩以及对一切的心存善意和诚实。

落实到现实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建立自我认知感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必不可少。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简述 ES5的对象属性名都是字符串,为了 不引起属性名的混用和保证属性名的独一无二,进而引入了Symbol。Sym...
    BrandWake阅读 1,768评论 0 0
  • 今天早上,我起的比较早,一看表,啊? 才七点十五分!爸妈早已出去了,家里只有我和姐姐,没办法,我只好一屁股坐在沙...
    成壮壮712阅读 1,098评论 0 1
  • “对不起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这已经是他不知道多少遍的拨打了,可对方的手机却一直处于关机状态。 他站在人来人往...
    聊梦先生阅读 3,273评论 4 4
  • 感恩蕾蕾,让我学会了爱比抱怨有用 感恩洋,陪我回家很温暖 感恩妈妈姥姥做很多好吃的给我们 感恩爸爸,辛勤的为了这个...
    朱雨哲阅读 1,66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