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写了《心理营养》的简介。大家可能一直很好奇,那心理营养到底指的是什么呢?《心理营养》这本书是这么说的:
第一个心理营养是:无条件接纳。
第二个心理营养是:此时此刻,在你的生命中,我最重要……
第三个心理营养是:安全感。
第四个心理营养是:肯定,赞美,认同
第五个心理营养是:学习,认知,模范
当我们的孩子呱呱坠地的时候,孩子希望得到的是父母的无条件接纳并且希望成为主要养育者生命中最终要的人。这位主要养育者就成为孩子重要他人。这个重要他人往往是妈妈。妈妈无条件养育着孩子,心甘情愿的为孩子提供一切。在妈妈眼里没有任何事情比孩子更重要。这是0-3个月妈妈的任务。如果这个阶段妈妈情绪波动很大,或是有抑郁没办法这么全心全意照顾孩子,那么就要由爸爸来完成这个任务,照顾孩子,照顾妻子。
4个月以后一直到3岁,孩子慢慢有自我意识的出现。这个阶段孩子学会了坐,会爬,会走,会说话,慢慢的孩子会脱离爸爸妈妈而体验自主性,逐渐知道妈妈是妈妈,我是我,我和妈妈是不一样的,出现了自我意识。这个时候孩子最需要的是内心安全感的建立。这个阶段妈妈的作用比爸爸大,因为孩子分离的主要对象是妈妈,妈妈的状态稳定,孩子会很自然地走过这段分离期,并获得安全感。这个时候妈妈要去做个敏感的妈妈,孩子需要妈妈的时候,妈妈在身边,当孩子不需要妈妈的时候,我们要学会消失。让孩子知道我需要妈妈帮忙的时候妈妈就会来,我不需要妈妈的时候,我想自己探索这个世界的时候,妈妈也不会来干扰我。这种想法在和妈妈的互动中不断的强化,最后内化在心中,形成内心的安全感。所以在这个阶段,妈妈一定要情绪稳定,对孩子的需求敏感。同时还要求夫妻关系一定要和睦。和睦的家庭夫妻关系,夫妻之间相亲相爱,相互满足需要,才能有相互之间稳定的情绪,这时才可能对孩子表达爱,才不会去干扰孩子的心理成长。
当孩子慢慢进入4-5岁时,这个时候需要的心理营养是肯定,赞美认同。这时妈妈可以适度的撤退,多让爸爸参与到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因为在安全感的给予是妈妈更重要,而在肯定和认同方面,爸爸的重要性就会大于妈妈。爸爸经常关注孩子,欣赏孩子,并且会用语言和行为表达这份欣赏,会让孩子充满自信,认为自己是和很有价值的人,从而自信的面对人生中的各种难题。爸爸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帮助孩子进行性别认同,男孩子会更像男孩子,女孩子会更像女孩子。
到了6-7岁的孩子,需要的心理营养是学习,认知,模范。对于孩子而言,他的第一个模范就是妈妈或是爸爸。父母孩子生活在一起,孩子是在观察的。当生活中遇到一些具体问题时候,爸爸妈妈用什么样的态度面对的,用什么方法解决的,这都将成为孩子走向社会后处理问题的示范和模板。所谓的言传身教就是这么回事吧!
这就是这本书上提到的五个心理营养。如果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得到了这些心理营养,他就会有生命力去探索,学习新的东西。如果没有,他就会消耗大量的生命能量,寻找曾经未被满足的需要,而且会一起找下去,直到满足为主。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有点担心了?林博士在书中很贴心的告诉读者,心理营养,能早开始最好。但是如果由于各种原因没有给够孩子,也没关系。只要意识到发现了,什么时候开始都可以开始。只是可能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书中内容非常精彩,大伙儿不可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