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跟国内的答辩后,算是毕业了一半,开始有心情计划一场旅行。最终确定的目的地是巴塞罗那,飞回威尼斯后租车去意大利的多洛米蒂山区,最后开车回米兰。
巴塞罗那
说到巴塞罗那,高迪是绕不开的名字。去了才知道,原来一个建筑的天才可以让整座城市成为他的注释。
第一天去看了巴特罗之家和米拉之家,说实话有点失望,对建筑知识不了解没法看门道,只能看热闹瞅瞅外观的新奇,并没觉得特别了不起。人挤人的游客,更是让人兴致缺缺。但不得不说,这样的建筑风格真是非常的大胆和别具特色,放在现在都会让人觉得是别致的艺术作品,更不用说是在那个年代。
但等到第二天去看了圣家堂和古埃尔公园后,我对高迪肃然起敬。在欧洲看了太多教堂,说实话有点审美厌倦。但有个之前去过的男生强烈推荐,说他从不爱看教堂,但圣家堂特别不一样,第一次让他体会到了什么叫建筑之美。
去了之后发现,他是对的,圣家堂真的不一样。看过这么多教堂里,让我印象深刻的不外乎米兰的DUOMO,佛罗伦萨的圣母百花,德国的科隆大教堂。但它们的美和震撼仅限于外观,进去之后看内部,跟其他的教堂没什么太大区别。
可是圣家堂,在你为它雄伟的外在,别具特色的雕刻震撼完之后,迈入里面,会发现一个新的更纯粹的美的天地。教堂是一座“森林”,每一根柱子都是一棵“树木”,伸开枝桠支撑起天花板。缤纷的马赛克彩色大玻璃窗两边相对,一边用冷色调来象征早晨,一边用暖色调来象征黄昏,再用色彩的交替和渐变来象征春夏秋冬的变幻。日升月落,四季更替,玄之又玄的时光流转被巴塞罗那的阳光透过彩色玻璃窗打进你的眼睛里,美的让人一时间有点战栗。
很遗憾照片的美不及眼见的万分之一,去找明信片,也都没有一张能记载当时的感觉,大概真正美的东西都太难以表达和记录,只能留在心里和眼里。
还有个很大的遗憾是圣家堂并未完工,高迪倾尽自己毕生的心血和才华,描绘出了这个宏伟建筑的蓝图,却直到生命的尽头也没能看到它的完成。“我会老去,但会有后人接替我完成未竟的事业”,导览词听到这一句,竟然莫名有种想落泪的冲动,仿佛透过圣家堂看到了建筑背后的那个伟大灵魂,忍不住的肃穆起敬。暗暗对自己许愿,有生之年一定要再来一次,看一看圣家堂完整的模样。
古埃尔公园则完全是另一种风格,色彩缤纷,高低参差,活泼明亮。古埃尔这个名字很好听,其实是个人名,在中文导览手册上被翻译成“奎尔”。奎尔先生是高迪的好友,买下这一片请高迪帮忙设计成商业住宅,建成却没卖出去,后来上交给国家开发成了公园。
去过这么多公园里,古埃尔公园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大片大片的彩色马赛克元素,高高低低的回廊和石柱,童话一样的小屋,郁郁葱葱恰到好处的植物。流浪的西班牙歌手微胖,眯着眼含着笑,轻轻跺着脚陶醉在自己的音乐里。有一处住宅居然作为幼儿园使用,穿着制服的小朋友们嘻嘻哈哈跑来跑去。在里面走着莫名就会很开心,看到什么都兴致勃勃,什么都不想满心轻松,觉得活蹦乱跳的晒着太阳就是生活的全部意义。
在西班牙吃的当然就是海鲜饭,西班牙的物价偏高,回来算账发现超出预算,都是吃的太贵。但还是很开心去吃了著名的七道门餐厅,用小伙伴的话来说叫“和毕加索等人隔空共进了晚餐”。网络上有人推荐的鮟鱇鱼汤端上来卖相很好,但味道很一般。推荐款海鲜饭很咸(后来发现西班牙海鲜饭都做得很咸),点了个蔬菜海鲜饭,没有海鲜全是蔬菜,倒是蛮清淡。还有一个当地特色的卷板,软软的皮包着肉馅,味道超乎想象的不错。
威尼斯
威尼斯之前去过,这次作为中转站,陪两个没来过的小伙伴走马观花的又逛了一圈。意大利的房子有一点让我特别喜欢,就是窗口永远放着绿意盎然的植物或者色彩艳丽的花朵,不管多么古旧的房子都会显得生机勃勃。威尼斯的房子隔水观照,更多出几分风情。
一路都是在小巷子里弯弯绕绕,不知道走过了多少座桥。忽然到了圣马可广场,一下子开阔恢弘起来。周围的建筑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作品,广场上鸽子低飞盘旋,偶尔滑向上掠过圣马可钟楼旁的蓝天,此时此景,此刻此身,美的让人有片刻恍惚。
主岛的中心区域不能驾车入内,车恰好停到了停车场的顶楼。离开时是威尼斯的黄昏,从高处俯瞰,天边是温柔的暮色,海,车流,行船,人群,建筑,一个温柔的让人眷恋的威尼斯。
多洛米蒂
从威尼斯到多洛米蒂山区,走高速本来只用三个小时。但我们用导航选错了路线,走上了一条特别难走的山路。各种大弯急转,在后座被甩来甩去,感觉胃腔在跟着山路一起颠簸。到了夜里十一二点,周围一片黑暗,好像全世界只剩下这一条路。两边的反光条像一盏盏小小的灯,整齐的排列着绵延到远方。
昏昏沉沉间,前座的男生忽然惊呼:“鹿!”我们以为迷路了,都吓得一下子坐起,借着车灯看到有幼鹿跃过,似乎还站在远点的地方回头观望了片刻。那晚山路夜行,看不到旁边是否会是悬崖峭壁,我们本来多少有点提心吊胆。但这些山间精灵的出现,奇妙的抚慰了我们的不安。我们一共遇到了三次鹿,旅途变得充满惊喜。
到的太晚太累,我们都昏昏沉沉的睡了。第二天醒来就听到小伙伴的惊呼,跑到阳台上自己也忍不住雀跃,怎么可以这么美!是个晴朗的日子,层层叠叠的远山都看的清楚,深深浅浅的绿色像最天才的画家的手笔。隐隐的能听到鸟叫虫鸣,深吸一口气,空气好像都是甜的。第一次觉得心旷神怡这个词造的这么好,美景如斯,心真会变得开阔和安静,而神也确实没法更愉悦更舒服了!
多洛米蒂貌似和德国接壤,属于德语区,当地一些人甚至只会讲德语不会讲意大利语,房屋的建筑风格也偏德式。意大利的教堂之类的地标性建筑都修的非常漂亮,但民居其实很一般。相比之下,德国的民居要有特色和可爱的多,小木屋,斜房顶,想象里童话中的小房子就应该长这样。
多洛米蒂山区被誉为阿尔卑斯后花园,出名的就是山谷和湖。听说第二天有雷暴,我们压缩行程用一天时间逛了Funes 山谷和lago di baries(不确定中译名叫什么)。Funes 山谷里是大片的草地,开满了各色小花。湖旁边被山环绕,能看的到雪山。景色之美,非我笔力所能及,只能不停的赞叹自然之美所带来的震撼。
在山谷里小伙伴忽然喊:“快看快看山上有牛羊!”我立马开心的接:“好棒中午可以吃牛羊肉了!”小伙伴对我的脑回路表示非常震惊,我很不好意思的说“靠山吃山嘛,听说要来山谷我就暗搓搓的计划可以吃牛羊肉了。”午饭找了当地餐馆,发现真以羊肉为特色,而且海鲜意面做的也特别好吃。对比西班牙的食物,还是在意大利吃的好,终于理解了意大利人民对他们祖国的自豪和热爱。
另一餐吃了家德国餐馆,非常豪放的风格,点烤猪肉就上来一个大猪肘,点意面就上来小盆那么大一盘,性价比超高吃到撑。
回米兰的路上经过了维罗纳,这个莎翁笔下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故事的发生地,已经把这个悲剧爱情故事发展成了旅游文化。景点有朱丽叶故居,可以买门票进去站在那个著名的阳台上拍照,院子里有朱丽叶的雕像,大堆大堆的外国人挤在里面排着队等合影,也是很可爱。回到米兰吃了顿中餐,圆满结束了这次旅行。
后记
整个五月在忙碌和焦虑中度过,其实特别低气压。甚至这次出发前,都还在纠结是不是不应该在这个时候出去。但最终证明,一切都是值得的。
路上读了潇洒姐的《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在多洛米蒂湖边漫步的时候,书里的一些话忽然涌上心头。我们还这么年轻,还可以去任何地方,成为任何人。那一瞬间真的豁然开朗,在纠结的问题忽然有了答案,在恐惧的东西忽然找到了力量去面对。
大概人有时候,真是需要一刻出逃,需要抽离当下的状态让自己缓口气。再走下去的时候,才会更坚定更坦然。六月大概会有更多的压力和忙碌,勇敢面对吧,A za A za figh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