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第1章 正面的方法

“孩子的责任感只有在和善而坚定、有尊严、受尊重的氛围中,才有机会去学习具备良好品格所需要的有价值的社会和人生技能时,才能培养出来。” 

“和善而坚定”这一词在本书的第一章中反复提到了很多次,作者认为这一条标准是正面管教的基石。  “和善和坚定”这5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容易。回想自己从事教师行业,从一开始的和善有余,到后来的坚定过头,在这两种状态中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似乎从来没想过还可以有这样一种温和而又有力的态度。

作者认为大人与孩子之间主要存在三种互动方式:

1.严厉型(过度控制):有规矩但没有自由、没有选择   ---> 问题:不良行为虽然一遭到惩罚就会立即停止,但不久就会再次出现,而且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

2.娇纵型(没有限制):有自由但没有规矩、无限制的选择 ---> 问题:指使别人满足他们的需要,才会感到自己的重要性。

3.正面管教(有权威的;和善与坚定并行):有规矩也有自由、有限制的选择---> 第一次使用时,孩子而不良行为或许反而会加剧,但是在孩子再次出现不良行为之前,会有一段平缓期。坚持不懈地使用正面管教的方法,不良行为的轻度会逐渐减弱,不良行为再次出现之前的平缓期也将会越来越长。

作者还提出,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人所必须的“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而孩子大多数不良行为是源于这七项感知力和技能的缺乏。这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分别是:

1.对个人能力的感知力。

2.对自己在重要关系中的价值的感知力。

3.对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或影响的感知力。

4.内省能力强。

5.人机沟通能力强。

6.整体把握能力强。

7.判断能力强。

*当心!是什么在起作用!

很多人感觉严厉和惩罚很管用,但是从长期效果看,我们不能被它们短期的效果所愚弄。惩罚的长期效果会造成四个R:

1. Resentment(愤怒)——“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

2. Revenge(报复)——“这回他们赢了,但我会扳回来的!”

3. Rebellion(反叛)——“我偏要对着干,以证明我不是必须按他们的要求去做。”

4. Retreat(退缩)——  a. 偷偷摸摸—“我下次绝不让他抓到。”  b. 自卑—“我是个坏孩子。”

正面管教的目的在于获得积极的长期效果,以及立竿见影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如果既不严厉也不娇纵,那该怎么办?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用严厉也不娇纵的方法。对于理解正面管教来说,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就是——孩子们更愿意遵从他们自己参与制定的规则。当孩子们学着做一名对家庭、班级和社会有贡献的成员时,他们就会成为有健康自我概念的高效决策者。这是正面管教要达到的重要长期效果。归纳如下:

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

1. 是否和善与坚定并行?(对孩子尊重和鼓励)

2.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心灵纽带)

2. 是否长期有效?(惩罚在短期有效,但有长期的负面效果)

4. 是否能交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善于解决问题、敢于承担责任、乐于贡献、愿意合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