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闲来无事和单位的同事姐沟通一下,她的孩子非常优秀,去年考上了国内排名前五的名校。我很好奇她家孩子是如何从我们这个十八线小城市走进大都市的?
她说儿子从小到大成长的道路很普通,但我还是发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父母要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候做对事情。
她儿子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她每天把他接回来,自己不去做饭,就坐在儿子边上盯着他写作业,规定作业必须在30分钟内完成,写的时候要专注,速度要快,正确率要高!孩子慢慢明白只有完成好了作业才可以放心大胆和伙伴们去玩。
经过一年多训练,孩子逐渐养成了又快又好写作业的这个习惯!而这个习惯在小升初和初升高的选拔考试中优势很明显,题量很大很难考试,他家孩子都可以做完题目,后来的题不一定比前面更难,只是很多孩子不知道,因为很多孩子都做不完题!
小学毕业考试前,她计划让孩子参加儿童青岛夏令营,让他体验生活,开阔眼界,因为她早早承诺考试结束后可以去参加夏令营这件事,所以小升初考试,她儿子超常发挥,上了一个很好的初中。(这是不是目标的诱惑?)
在这所全市最好的初中,大家的学习氛围都很好,每个人积极上进,这时候姐又给他儿子报了一个课外学习班,在这个班里,孩子又结交了很多周边学校更优秀的孩子,周围环境的带动,同学榜样的力量,助力他考上了市里最好的高中!
这是一个全封闭式的,升学率非常高,综合素质培养都很棒的一个最好王牌的高中,他是拿一等奖学金进去的,在这个学校里全部都是尖子生,竞争特别激烈!有一次她儿子考试没考好,排到了班级20名以后,我那个姐却没有怎么批评孩子,相反在课业繁重的高二请假一周的时间,带孩子去了成都重庆游玩了一趟,结果孩子通过旅游释放压力,进一步的见识到外面广阔精彩世界,他下定决心出去看看,高考结束后就选了中国最繁华的都市上海去读书。
通过她孩子的成长历程,我发现小学阶段的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特别重要,学习专注,做题又快又好,可以为将来繁重学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再大一点初高中的孩子,开阔眼界更重要,如果一个孩子孤陋寡闻,什么也没有经历过,也没有听说过,他怎么会有大格局,怎么会有大梦想?怎么可能想去更大世界去看看?
我们做父母,不在于做多少事情,而是在关键的时候做对事情。小时候引导他养成好习惯,大一点带他去旅游,再不起码让他多阅读,脑袋和身体最少有一个在路上才行!刚开始带动他转,慢慢他这个小宇宙就可以实现自转了!
后记:我那个姐还讲了一件小事,我也很感动,她说儿子小学时候,学不会奥数题,她就自己去学,学懂了再教孩子,这比现在的父母动不动花钱把孩子甩给补习班的老师教的效果要更好吧?至少孩子体会到父母的努力,父母感受到了孩子的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