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思想讲义》#心在遥远# #阅读微感悟# #刘擎# #思想在远行#
讲到马尔库斯,有了之前学政治的很多有关资本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论调。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经过了战乱及多年的经济发展,阶级矛盾这个词已经很少被提及。随着经济基础的进一步提升(不考虑贫富差距的日益拉大),物质及精神文明程度不断提升,人们通过互联网获得了前所未有各种信息,进一步促进了思想的自由和解放(多元)。
自由,平等,多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不在一个维度层面。人究竟是生而平等还是不平等,随着阶级的固化,这种不平等应该更加明显。但我们依然可以追求一种自由,这种自由并不是要去打破阶层(或许越来越难打破),而是对内心和行为的一种解放,而这种自由会促成更多的多元化的群体,这种群体随着网络的发展,在虚拟世界会形成长长的长尾效应。但由于网络效应拉低了聚集的成本,也会使两头更大,从而形成更加鲜明的对立主张。美国的精英和民粹之争可见一斑,这对平等和自由造成了障碍。在自由之下的极端主义,未来是否会兵戎相见?
——————-
P181,12:
什么叫"舒舒服服、平平稳稳、合理而又民主的不自由"呢?就是说,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虽然享受着富裕的生活,实际上却处在一种总体性的控制之中,不知不觉地丧失了自由。因为这种不自由太舒适了,人们很难察觉,也就无从反抗,结果深陷在控制之中却无法自拔。
P183,5:
广告把产品和"生活方式"自我形象"绑定在一起,通过各种媒体话语,深深地植入你的潜意识之中。于是,很多时候你不是在为功能付费,而是在为某种"生活方式"或者"自我形象"的想象付费,而且甚至是付出十倍、百倍的价格。
马尔库塞说,资本主义生产出五光十色的产品和服务,它们不只是功能产品,而且还自带了一套规定好的态度、习惯、思想和情感。消费者在购买和消费的同时,也就接受了这些习惯和思想,愉快地把自己和生产者、进而和整个社会系统绑定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总体性的消费社会。
这个消费社会是一个自我强化的系统。它无限度地刺激人的物质需求和享受欲望,让人无止境地追逐不断更新换代的"虚假需求。这个系统循环往复地运转,把每个人都卷进去,最终使"商品拜物教"成了人们习以为常的普遍信仰。这就是"非恐怖的极权主义"的奥秘。
P189,1
在这样一个工作、生产、消费的循环中,人陷入了单一的生活模式—如何赚钱然后如何消费—人的思维模式也变得单一化了。这是韦伯讲的工具理性,追求成本最小化、收益最大化的计算模式,主要关注的问题就是想如何赚更多的钱,然后如何享受更优越的消费。表面上看,人好像也有自由,可以自己选择做什么工作,也能自由选择买哪一种商品,但说到底,这些"自由"都没有超出这个单一的生活模式和思维模式,人只是在这个无尽的循环中打转而已。
所以,马尔库塞说,资本主义社会不是真正自由开放的社会,而是"单面",或者说"单向度"的社会,生活在这种体制中的人,也不是立体丰富的全面发展的个体,而是丧失了真正自由的"单面人"。
P202,2:
事实上,自由主义倡导一种特定的自由,是个人自由,特别重视保障个人权利,视其为优先甚至首要的价值。这可以作为这个家族的共同相似特点。
其次来看看两个维度,我认为可以从空间和时间的维度考察自由主义家族内部的差异。
第一个维度是从空间上看地域差别的类型,主要是英美自由主义和欧洲大陆自由主义的传统,前者的代表人物是休谟和洛克,后者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
卢梭和德国的康德。前者有很强的经验主义取向,强调免于强制的消极自由,后者有很强的理性主义取向,强调自我主导的积极自由。当然,这个说法是比较粗线条的。
我认为第二个维度更重要,它是从时间上看代际差别,你可以把它理解为自由主义家族不同辈分的特性。我们曾在前文提到,这个家族辈分最高的成员
是17世纪英国思想家洛克,他强调个人自由和基本权利,主张国家最少干预,在政治上提倡宪政自由原则,被称为古典自由主义。后来到了19世纪,英国约翰.密尔那一代,出现了所谓的现代自由主义,他们非常注重社会公正和平等的价值,转向强调政治民主。
@心在遥远思行志 2021.02.21辛丑年.正月初八
作者简介:一个每天与数据与逻辑打交道的传统企业IT从业者;一个数字化转型实践者;一个有时尚品牌电商10年运营经验的操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