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年交接,朋友圈最火的互动游戏,当数这个“一个赞读一本书,年底公示”。
从小伙伴公示的截图来看,集赞数普遍多于30个,更有向来朋友圈互动频繁的朋友,集赞50多个。
就是说,假如大家都认真地对待这件事,那参与的朋友保守估计在新的一年将每月阅读2至4本书。
听起来很美好,可行性有多高?
水水带着一张38个赞的截图,找我推荐几本书。了解过后,我开始担心,一年下来,她到底可不可以真的把38本书读下来。
超负荷阅读,你做好准备了吗?
在这场刷屏风波中,我也送出了四五个赞。点赞的初衷很简单:站在路人的角度,这是一件不坏的事,不妨赞一个。
但当每一个路人都这么想,赞的数量暴增,发起者反而处于被动的地步。
水水本以为,以朋友圈的活跃度,十来二十个赞是预料中的,但没想到,中学同学、大学同学纷纷来点赞,轻轻松松38赞,也就是说,从水水一开始预料的一个月阅读一两本书,增加到每月起码三本才勉强达标。
每月三本书,难吗?
不一定。
对于本身有一定阅读习惯的人而言,选一些感兴趣的题材、合适的篇幅、每天阅读的时间有保证,每月三本书可以实现。
但细看之下发现,发起这个集赞游戏的,更多的是有一定的阅读意识但没有固定的阅读习惯的朋友。从本来没有特定计划,到必须每周读一本书,强度的跨越,在不在你的承受范围之内呢?
当进度赶得累了,阅读的趣味打了折扣,这个任务又能坚持到什么时候呢?
长长的书单,从哪里来?
带着这几十个赞,集赞的好友们截图为证后,纷纷开始征集书目。
当你“为了阅读而阅读”的时候,书单的质量,成了这个游戏第二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我试着问水水她脑海里浮现起哪些想看的书。回想了一下,她说出了几本以前就想看,但碍于“没有时间”而没有真正开始读的书。确实,这一次集赞让她挤出时间看想看的书。
但是,这寥寥四五本书,跟38本的目标差之甚远,也就是说,38本书的数目,只能大部分是来自好友的安利,以及水水本人的简单挑选。
在阅读这件事情上,归根到底是人和书的偶遇。
就像我看《白夜行》,是因为一次偶然机会下朋友的推荐。看完这一本,我开始期待更多地和东野圭吾的作品相遇,继而把多本经典之作一本一本看下来。而后,又开始涉猎其他作者甚至其他国家的推理小说。
之所以觉得阅读是件循序渐进的事,是因为我始终认为,适合自己的书,需要自己用时间慢慢找。朋友的推荐纵然也是一种捷径,但这一些别人推荐而来的书我最终看懂了多少、记住了多少,还是取决于我和这本书相遇的时候有着怎样的感受。
而这时候,水水年初的这一张书单多少显得有点鸡肋。如果没有书单,缺乏明确的阅读目标计划似乎就更难执行。而这些对她而言更像是“陌生人”的书目,即使她全部看下来,看进去的又有多少呢?
真想阅读,怎么办?
养成阅读习惯是一件很棒的事,发起这个集赞的游戏,起码说明新的一年想放下手机多读书,毕竟是一种不错的觉悟。
但如果你认真对待阅读这件事,不妨删掉那一张集赞的图片。
一个自己能够承受的阅读量比截图上那几十个赞来的有意义。哪怕新的一年阅读计划量只有六七本,但如果你本身还没有固定的阅读习惯,那六七本书看下来也是一个可喜的进步。尽管年末秀书单的时候不那么“长脸”,但静下心来实现这个计划,明年大可再接再厉。
享受那个找一本书、偶遇一本书的过程。如果在阅读的路上你还没开始,不妨从你曾经想读而还没读的书开始,假如没有,也可以让好友推荐一两本你感兴趣的书。年初定下的书单,不妨为你感兴趣的作者、有意思的话题留一点扩展书单、丰富书单的空间。在阅读的过程中一旦发现有趣的事物,抓着它看看,体验这一路下来发现和偶遇的乐趣。
衷心期待我们每一个人在年末都能秀上一张精致的书单。
至于新一年里读多少书,跟你集了多少个赞真的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