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眼里的博士是什么样的?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的脑海马上会浮现出固执古板、只知读书的老学究,有人会想到那些一天到晚泡在实验室、毫无生活乐趣的无聊青年。那我要说,下面说的这位一定会改变你的看法。
近日,一篇名为《手擀面加工过程中的非线性力学及热力学原理》的文章火了。如果只看标题的后半部分“非线性力学及热力学原理”,感觉那是相当专业;然而再加上前半部分“手擀面加工”,就会觉得太接地气了。这篇论文并没有发表在专业期刊上,只在微信朋友圈广为流传。论文作者名叫张亚辉,本科和硕士就读于西工大飞行器专业,目前在法国攻读博士。
为什么会写这样一篇论文呢?据作者说,这是他在擀面时突发奇想,然后花两个晚上写出来的。祖籍宝鸡的张博士,和所有老陕西人一样,喜爱面食。留法期间他尝试自己做饭,在学习擀面的期间有了灵感,这才有了这篇文章。“其实这些科学原理本科生都懂”,“严格说来只能算是科普”。
在论文里,张博士利用动力学和热力学原理,详细地介绍了揉面过程和擀面过程面团的形变,以及煮面过程如何控制火候。当然,文章最后也对如何做出一碗好吃的手擀面给出了科学建议。
读罢文章,我要为这位“非主流”博士点一个赞。
众所周知,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面临着来自经济、学术、就业、社交等诸多压力。有人曾戏言“博士生”正在向“博士工”转化。在这种生存环境中,能像“擀面博士”那样充满对生活的热情尤为不易。科学研究需要很强的求知欲和探索欲,科研问题往往来源于生活。如果对生活失去热忱,不能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学以致用,那么就算最后拿到了博士学位,又能代表什么呢?
除了对生活的态度以外,文章里的求是精神也值得学习。虽然只是一篇科普作品,但是作者的研究方法并没有打折。他从实验和理论两方面对醒面、擀面、煮面等关键过程进行了探讨,使用了较为合理的研究方法,结论的可信性较高。实证精神是科学最为推崇的部分。放眼当下,论文编纂数据、甚至抄袭的行为屡见不鲜,反映的社会现实正是部分研究人员科学精神的缺失。
很多传统博士只知道耕种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不会睁眼看世界。诚然,很多高大上的前沿研究都是在象牙塔中实现的,很难走进寻常百姓家。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科普让普通人了解最这些研究,从而消除人们对科学的隔膜,提升国民综合素质。“擀面博士”这篇论文之所以传播如此广泛,很大程度上源于人们对科学真切的关注和兴趣。如果能有更多的博士打开与世界交流的大门,好让普通人增加一些科学素养,那么何乐不为呢?
真心希望,这样的“非主流”博士能早些变成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