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有一半时间在隔离中度过,越来越不适应南方的冬天。期盼假期赶快回家烤暖气。
《贫穷的本质》
一:听这本书的意义:
了解贫穷的根源,改变以往对贫穷的错误概念。经济学上有个概念叫做贫穷陷阱,即:贫穷的根源是饥饿。以往人们总认为穷人吃不饱饭→没力气干活→无法获得收入→贫穷。因而世界各国扶贫主要措施是致力于解决穷人饥饿问题。其实不然,本书作者通过详实的分析和论证驳斥了这一主流扶贫观念,并从穷人的日常生活,教育,健康,政府援助等方面、多角度分析了贫穷的本质和根源以及应对措施。
二.贫穷根源:
1:穷人缺乏远期规划,享受及时行乐。
①穷人性价比不高的消费心态会给穷人的下一代造成不良影响。
②穷人不理智的消费心态将穷人有限的钱花费在了娱乐和隆重的仪式上。
2:穷人缺少信息来源,偏见根深蒂固
①穷人花更多的钱去治疗疾病而非预防疾病。穷人认为直接的药物治疗比预防疾病措施更为有效。
② 对教育的回报缺乏信心。穷人家长认为教育投资的周期性较长,因而会选择性地让更为聪明的孩子接受教育。老师对穷人孩子缺乏偏见和公正待遇,会让穷人孩子对教育缺乏信心。
应对措施:
①政府需要扭转穷人家长对教育的期望,树立穷人对教育的信心。
②政府进行教育体质改革,促进教育公平。
3:避险手段落后,抗击打能力差。
①靠天吃饭,打零工导致穷人收入波动性较高。
②穷人会通过自我延长工时以期获得更多收入,可是这一做法只会导致穷人之间竞争更大,拉低整体收入。
③穷人通过身兼数职,期望通过业务多元化抵御风险。可是精力分散只会导致业务专业能力更差,收入更低。
④穷人更喜欢通过多生育来抵御风险,最终落入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怪圈。他们本期望通过多生孩子提高家庭劳动力,然而孩子越多,家庭条件越差,饮食和教育更落后,导致穷人越来越穷。
⑤穷人通过婚姻提高抵御风险能力。然而,穷人分家后渐渐地会怕其他亲人的贫穷拖自己后腿而在有亲人需要帮助时显得爱莫能助。
⑥穷人对保险公司信任度更低。
4:穷人创业规模小,资金不足,创业更艰难。
①正规贷款机构不愿意给穷人发放小额贷款,因为贷款机构发放给穷人的小额贷款利润低,运营和收贷成本大。
②明间贷款更灵活,但利率高,违约后更易受到非法侵害。
③穷人创业缺乏差异性,导致市场饱和,竞争更为激烈。
5:政府扶贫政策效果不佳,心有余而力不足。
①政策缺乏精准性。
②贫穷落后地区更易腐败。
③政策执行人员玩忽职守,执行效果差。
④政府对公务员监管差,政策无法落地实施。
⑤穷人对政策了解不足,对政策缺乏信心,更易破坏规则。
应对措施:
①政府首先制定一些更易执行和推广的好政策,让穷人对政府树立信心。
②循序渐进地推行一些执行难度较大,周期性较长的政策。
③政府真切了解穷人需求和困难,精准扶贫。
三:通过剖析贫穷根源带来的启示:
1:转变健康观念,投入更多钱去预防疾病而非治疗疾病。有规划地进行体检和接种疫苗。
2:转变及时行乐观念,制定一些周期更长但回报更大的计划。比如:学一门语言,报考一些资格证。
3:学会定期储蓄而非攒钱购买奢侈品。
4:改变对不懂事物的偏见,多搜寻信息进行理性判断。
5:无论贫穷或富有,都应时常反思自己,培养自己更理性更长远更全面的思维方式,抓住机会过上更美好的生活。《女心理师》
冷漠、冷静、坚强、温暖、善良、理智、克制、自由……各种迥然的词语放在贺顿身上并不违和。成为一名女心理师,源于她对人的好奇、对人心理的好奇,好奇心只是开始,这份工作带给她的成就、满足与意义是无可替代的,“助人亦助己”是最本质的动力。
贺顿是不幸的。生活的贫穷、母亲的特殊交易、他人的指指点点、少年的被性侵……无不宣示着她的苦难,沉痛的记忆埋在心底悄悄发脓,影响着她对温情及性的正确认知,但是她依旧善良、依旧保持尊严、依旧不断寻求改变。
贺顿是幸运的。幸运的她遇到了贺奶奶,她的纯粹和可塑性吸引了贺奶奶,使得贺奶奶倾尽全力用言行举止引导她,学习知识、规范行为、讲普通话……逐渐转为大家闺秀,有了自己的梦想。幸运的她遇到了钱开逸,声音上的伯牙子期,生活上的一根支柱,在她最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幸运的她遇到了柏万福,一个深刻地爱着她的男人,不需要了解她的过去,全心全意爱着她的现在和未来,一个愿意为她去学习、去成长、去包容、去成为她的梦想合伙人的人。
然而,不是所有的幸运都自然而然地如期而至。是她做事的努力、是她白纸般的思想、是她坚毅的信念、是她不折的行动……才使得一个个幸运降临。当然,所有的幸运无不包含着交易。贺奶奶自身对育人的喜欢、钱开逸对声音的热爱、姬铭聰对心理师的热爱、柏万福对她的爱以及贺顿内心对心理师这一的热爱与崇敬……说到底都是为了满足自身的利益,只不过有人把这种利己更多地建立在损人上,有人更多地建立在助人上。
“心理学”是很多人都喜欢的一门学科,却又往往被枯燥的学术研究劝退。“心理”是每个人都好奇的地方,但是又有谁能真正研究透彻?每个人都有记忆、情感和行为,每个人都会遇到心理上的障碍,都会在某一时刻想要寻求帮助却又不想被窥探秘密,心理师是秘密的保守者和心理的倾听者,它不是一个人心理的拯救者和决策者,而是通过倾听和询问帮助一个人更好地进行自我救赎。
我感觉自己是如此的缺乏勇气,付出比不上想要得到的,不敢冒险,害怕改变,有时候很讨厌这种无力的感觉,很想要飞得远远的,不想背负家人、亲人、朋友甚至陌生人的目光,想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却对自己想做的事没有信心,甚至时而会陷入迷茫,到底想要的是什么,那种内心突然的空虚让自己无法克制地痛苦悲伤。想要去探寻,却不知如何探寻,感觉孤独的想法甚是荒谬,这种荒谬感会打乱自己原有的节奏,开始质疑和徘徊以至于放弃。多么羡慕那些有清晰目标的人,多么羡慕那些有善意且持续引导的人,多么羡慕有志同道合的人……说到底我还是对自己现状的不满意了,却不知道如何去改变,有些急功近利地想看到改变的效果,心气浮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