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陆游

        10月13日是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60周年纪念日。上午,和孩子们一道沐着阳光举行纪念仪式。聆听国歌,仰望国旗,回首历史,畅想未来,不免心潮澎湃。

        回到教室,和孩子们一起学诗《示儿》。这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祖国在我心中”的“语文天地”中要求背诵的古诗。学着学着,一位老者的形象在我眼前逐渐清晰。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梁启超

        英雄失志,报国无门空惆怅

        能成为“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文武全才是陆游的理想,事实也证明他是具有军事眼光和政治才能的。但因为他的政治理想与最高统治者的实际需要之间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与冲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明知是以卵击石,却偏要以一己之力与整个统治集团对立和抗争,其政治悲剧也就不可避免了。

        政治失意,妙笔生花著华章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空泪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词中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晚年闲居时的寂寞生活和反抗侵略、恢复国土的思想矛盾。一心想驰骋疆场的他,却要终老在这秀丽的镜湖水滨,又有谁会愿意呢?

        正如人们常说的:命运之神在为某人关闭了一扇门的同时,肯定也帮他打开了一扇窗。政治失意粉碎了陆游的政治热忱,他开始借助文学创作揭露朝廷的懦弱无能,宣泄内心的悲怆与无奈,进一步表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从而给后人留下了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华章。

        借梦抒怀,寄托满腔救国志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扫除胡虏,恢复故国是陆游终生不渝的理想,但南宋朝廷政治溺于声色犬马,现实使他的报国理想受阻,心理严重失衡。“梦境”这一荒诞的形式正好暗合了他的心理需求。纪梦诗就成为陆游暂时缓解心中的块垒,实现难酬壮志搭建了一块临时的虚拟平台。对于一位爱国诗人而言,创作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世界,梦是他思想的重要部分。

        寄情山水,大爱无痕爱国殇

        “看云舒卷了穷达,见月盈亏知生死”、“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自然山水景物与田园生活的语境里,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常袭上心头,身在山水,却心系国事,仿佛此刻的自然山水景物与田园生活并不是诗人的精神寄托,而是触发诗人爱国情感的导火索。陆游仕途坎坷,命运多舛。他笔下的山水诗,是穿过了人生风风雨雨,见惯了人间悲欢离合,感受了生命大起大落后的大彻大悟,是他生命意识的觉醒,是他生命的一种延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我们多数人都是从这首诗结识陆游、走进陆游的。从自己少年时学着背诵到一遍遍地讲给一届届学生,每次我都热泪盈眶,感动自己的是一颗遥远又炽热的心灵。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