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条问答,我深有同感。在前两年与一个朋友合伙创业,在合作的过程中,越来越觉得这个人不行,你让他一尺,他就更进一步,总是不断地在侵蚀着自己的利益。每一次都想决裂,把事情说清楚,去争,去抢,但每次都欲言又止。好像是手脚嘴脑子,在关键的时刻,被封禁了一样,无法动弹。这样的行为,形成了
事事不说绝,不做绝,给对方留有空间,给自己留有余地,但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你的边界不断地被践踏,你的利益不断地受损失。
古人说的一句话,叫姑息养奸,小恶不制止,慢慢地就造成大恶。
当然道理我们都懂,也看得明白,可真到事上了还是做不到。这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性格当中对于人际关系和谐的追求,以及一种骨子里的不安全感,不喜欢人际关系的冲突,二是担心冲突之后带来更不好的后果。
你要接受它的存在,它就是性格带来的劣势,有优势,也必然会有劣势。只有内心当中认可这样的劣势存在,我们才能不被自我给洗脑,脑海里总是有一种声音告诉你,没关系吃亏是福,你们感情这么好,为了友情是可以做出一定牺牲的。凡事不做的那么绝,以后说不定还有其他的合作机会,就是这样的懦弱,铸就了对方更大的恶。
然后我提出两个建议:.
第一个建议是,在事情上面建立原则,有边界感,要有强自尊;
如果冒犯了自己的原则,触犯到了边界,对于任何的谁都不行,也不要自我怀疑,这就是你的原则,底线,不能触碰;一旦触碰,就要对方有惩罚,而不是一了了之。
罗永浩,曾说过一句话,当别人欺负你,你开始反抗的时候,慢慢地对方就不打你了。反抗不代表着一定能打过对方,但是一反抗对方欺负你的成本增加了。你要立威,有雄性动物的领地意识,谁触碰到了边界,就是不行,就像是国家的领土,要誓死捍卫。
第二个建议是要多说,不,学会拒绝,要克服依赖,要独立;
一般追求和谐的人,最不容易拒绝他人,习惯性的答应别人。当对方有不合理的要求时,一定要明确地拒绝,不行,不愿意。只有一次次拒绝,才能让自己不陷入更大的被动,投入更多的沉默成本。越往后,拒绝的成本就会越高,最终失去主动权。还有一个根本原因是,对于人际关系的依赖,不要有任何的幻想,所有关系都只是锦上添花,失去了就失去了,只有独立,自强,变大的强大了,才是王道。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性格,就是要深刻的自知自我的行为,以及行为背后的底层逻辑,然后在事上一次次的调整,修炼,才能走出自我的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