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星期,我写了题为《天哪,史上最全的超级英语学习方法》一些列文章,好多朋友看了我都来私下联系我,向我讨教英语学习方法,令我受宠若惊。
后来,一些朋友了解到我还能说上那么一点点不怎么标准的,“日语”和“粤语”,而且正在准备学习韩语。
他们就说,你这完全是秀天赋嘛,你模仿力强,否则你怎么可能就通过听网络上的视频音频,就能自学模仿出相类似的发音呢!于是,一大片朋友将我在英语学习上的那么一点点小成功全归因为我的天赋了。
我有那么一点委屈,因为我对于“努力和刻苦”的认可,远远胜过于“天赋”。我觉得一个人天赋好,不过是上天赐予的好运气,值得潜心感恩,却没有任何可骄傲的地方,而一个人的“努力刻苦”却是自己主观决定的,值得骄傲与自豪。
所以,我希望在人们眼中,我是一个“努力刻苦的人”,而非一个纯靠天赋的人。
【我真得不是靠天赋】
我昨天晚上在微信上新认识了一个广州朋友,我逮住机会请他帮助我纠正粤语发音,我录了一句话,请他听,然后他慢速将那句话重复一次,我模仿了一会儿,分别录了三次那句话的录音給他听,他跟我说,“你录的每一句话都比前面的一句发音准确呢。”
然后,他将句子快速地念了一遍,我也快速地念了一遍,这个时候发音已经算是比较标准了,于是我就心满意足的睡觉去了。今天早上,他给我发来了短信说:“昨晚,你学粤语的速度让我大吃一惊,不知道你是语言天才还是学习策略有效。”
我跟他详细地论证了,我完全是靠高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和长期的刻意训练,而将自己的耳朵训练得对语言发音极为敏锐,而这种能力在我学习新语言的时候,得到了正迁移,人们看到的是我现在对于语言的极强的模仿能力,却没有看到我以前曾经做过的努力。
我跟他说,有个非常好的例子可以证明,我一开始并没有太多的语言天赋。
我的家乡是在闽东的一个小地方,我们有自己的方言,所以当地人讲普通话,往往都有自己浓重的口音,我也难以幸免。
我刚上大学的时候,是我第一次离开家乡到一个“大城市”,第一次见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人。结果,刚开学军训的时候,我一开口讲普通话,可能因为口音太重的原因,北方来的同学会模仿我的口音。我虽知道他们并无恶意,但是那时却着实伤到了。
不过,大家都知道我是高考之后发现的精听训练法,所以我用同样的办法天天抱着台收音机,那个时候是那种可以收听fm的大耳机,我就抱着它跟着一些电台节目念呀念。但是,我却怎样都无法听出前an和后ang的区别,在我的大脑中,它们就是一样的,所以我的耳朵根本没法对这两个发音做区分和识别。
我坚持了整整两三个月,遇到比较热心的北方朋友我就会开始跟他们请教,然后成天都在琢磨普通话的发音。后来,有一天,忽然量变达到质变,我的耳朵突然明白了什么是前an,什么是后ang。而当我的耳朵可以听出这两个音的区别的时候,我就自然能够将其发出来了。由此,我也明白了,人们发音不准,其最根本的原因是“没听明白发音”!
虽然,我现在的普通话不能算得上,完全标准,至少可以见人了。后来再遇到的朋友,多数以为我是从中国中部来的,哎,至少摆脱南方口音啦!努力向标准的北京腔前进中!
【天赋=有效的方法+刻意的训练】
现在,我听一种新的语言的时候,只要能够事先了解那种语言的最小发音单位,比如“元音”和“辅音”,我就可以开始通过反复听,识别出一句话中的发音组成,然后我就能用那种语言的音标形式将那个句子听写下来。
看上去,好像是一种“天赋”,其实我自己知道那真的是我以前苦苦训练普通话和英语而掌握到的一些技能,所以我如果还有人跟我说,成功靠天赋的话,我会告诉他:
所谓的天赋,其实都是靠有效的方法和刻意的训练而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