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绝诗妙句言汗青
时间:2019年7月21日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林徽因大家都不陌生吧,她不仅仅是一个诗人,更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师,是作家,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参与者。被称为“中国一代才女”。她的作品意境深远,内容善于创新。他的诗,意境纯美,被人广为流传。
有人说林徽因的诗读起来也一般,很平淡,没感觉哪里好。那是你没有用心去感受林徽因笔下的清澈灵动。她的每一首诗都好像一副简单又优雅的水彩画,让人深入其中,乐在其中,无法自拔。
《无题》
什么时候再能有
那一片静;
溶溶在春风中立着,
面对着山,面对着小河流?
什么时候还能那样
满掬着希望;
披拂新绿,耳语似的诗思,
登上城楼,更听那一声钟响?
什么时候,又什么时候,
心才真能懂得
这时间的距离;山河的年岁;
昨天的静,钟声,
昨天的人
怎样又在今天里划下一道影!
二十五年春四月
原载1936年5月3日《大公报》文艺副刊第一百三十八期
诗意的春天,总是那么美丽。春风下的草地,是那么的安静,富有诗意。春天是个充满希望的季节,总会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满眼新绿,看着就心旷神怡。丝丝缕缕的情意啊,随着春风吹过亭台楼阁,吹到花海草地。就静静的感受,那天空划下来的是关于你的身影。
看似写景的诗却处处留下思念的痕迹。“新绿”“城楼”“钟”无处不含思念之意。最后“怎样又在今天里划下一道影”正是那“昨天的人”留下的回忆。
为什么取题为“无题”也许诗中夹杂着太多的景物和复杂的情感,没有足够合适的标题,可以承载这一春的记忆……
《题剔空菩提叶》
认得这透明体,
智慧的叶子掉在人间?
消沉,慈净一一
那一天一闪冷焰,
一叶无声的坠地,
仅证明了智慧寂寞
孤零的终会死在风前!
昨天又昨天,
美还逃不出时间的威严;
相信这里睡眠着最美丽的
骸骨,一丝魂魄月边留恋,——
……
菩提树下清荫则是去年!
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三日原戴1936年5月7日《大公报》
若副列第一百四十六期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众生之中,上者为菩提,菩提不仅是一种植物,而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一种信仰。“透明”“智慧”“慈净”诉说了菩提的圣洁、干净、睿智、慈悲。复杂的人世间,何处有这无休止的安宁。与众不同,没有保护色的菩提,在无情的时间面前,迟早有一天会飘落掉地。只盼望这圣洁的菩提,永远不要与土地染成一色。因为那样我们就看不见你的所有美丽……
《昼梦》
昼梦
垂着纱,
无从追寻那开始的情绪
还未曾开花;
柔韧得像一根
乳白色的茎,缠住
纱帐下;银光
有时映亮,去了又来;
盘盘丝路
一半失落在梦外。
花竟开了,开了;
零落的攒集,
从容的舒展,
朵,那千百瓣!
抖擻那不可言喻的
刹那情绪,
庄严峰顶——
天上一颗星……
晕紫,深赤,
天空外旷碧,
是颜色同颜色浮溢,腾飞……
深沉,
又凝定——
悄然香馥,
袅娜一片静。
昼梦
垂着纱,
无从追踪的情绪
开了花四下里香深,
低覆着禅寂,
间或游丝似的摇移,
悠忽一重影;
悲哀或不悲哀全是无名,
一闪娉婷。
二十五年暑中北平
原载1936年8月30日《大公报》
文艺副刊第二百O六期
“昼梦”说俗了就是“白日梦”,所谓白日梦也就是凭空的幻想罢了。当忽然意识到自己在凭空幻想的时候,已经忘记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幻想的了。
幻想到了花开花落,高山绿水,繁星点点,清澈碧天。幻想中的画面总是那么清新,唯美,容不得半点杂质。是那样的自由,轻灵。
风吹过来忽然梦醒,高兴地事也不值得高兴,悲伤的事也不值得悲伤,一旦醒来,所有的幻想都已破灭,只留下两眼发呆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