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第一次的新生杯在紧张与兴奋中拉开了序幕。
我们班派出了一直队伍--xteam,代表人刘浩泽,我就叫他小a吧,我的一个朋友孙林是法学的,他们也组建了一直队伍--终结者,我就叫他小b吧
第一次,小a和一个队打,30分钟,最后以40:52输了,第二次,小a和小b的队打,15分钟,最后以25:28输了这场比赛。
我陪着他们经历了每一场比赛,见证了他们的不服输,见证了,失败后,再次登上赛场的勇气,真的很让人感动。
小a和他的队友在失败后,相互鼓励,相互信任,没有因为经历了两次失败就放弃心中的梦想。小a发了说说:
“嘟——”
一声哨响,比赛结束,我们又输了。
“连lhz都打不过他”——这是我在哨响后听见的第一个声音,夹杂在躁动的人群中。
不过篮球不是简单的谁强谁弱,我很想反驳,是我的team输给了他的team。
家伟对我说“抱歉,拖累了你”
友润告诉我“浩泽,我们下次会帮你赢回来的”
我的两个舍友很讲义气,不过我很想告诉你们,我们大可一起分享胜利的喜悦,但一旦输了,一切都只是我的错。
是我不够强。
我想要的不是有些强,不是已经很强,不是让对面觉得有点麻烦难搞的那种强。真正的强大,是必然伴随着破坏
我打了七年篮球,一直被定义为一个scorer得分手,我可以挑投,突破,可以单打几乎任何对手,每场完成自己的任务尽可能得分,偶尔也能靠几次steals抢断或是blocks盖帽为自己的表现锦上添花。但我明白,成为一个得分机器scorer是远远不够的,真正的强者是一名leader领袖。
七年前拿到mvp的那一刻起,篮球成为了我仅存的倔强,融入我的血液与灵魂。在我的生活一切都一团糟时,球场给了我不一样的感觉。篮球,让我受人尊敬。
所以七年来,我奔波在南京的每一座球场,去挑战各种各样强大的对手,找寻胜利之道。我击败过一些徒有虚名的街球手,也被不少无名之辈打得落花流水。
还是很遗憾,三场比赛都含恨而归,场均20多分,或许你会觉得这还挺酷,或许你觉得这根本就是是队友的问题。但都不是这样,一切的一切,都仅仅只是我还不够强。如果再强一点,或许就好了
when we win ,it's us
when we lose,it's me
最后
感谢牺牲自己宝贵时间观看比赛的朋友
感谢信任我将球传给我的队友
感谢帮我挡拆掩护的队友
感谢在失利后安慰我的朋友
感谢送水的朋友
感谢整支球队
我会变得更强,我们球场更高处见
小b一共打了三场比赛,第一场输了,我给他买了水,我看到他脸上的焦急,看到了他的毅力,赛后,我叮嘱他,注意团队合作,球场上有点乱,兄弟之间不需要语言,一杯酒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第二次返回赛场,我发现他和队友的默契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充满自信,最后如愿赢得了这场比赛,最后一球,他敬给了大地,帅气的姿势,为这几天的不懈努力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我送给他一个棒棒糖,算是对他的奖励吧。第三场我没有去,我知道他会输,对方是休闲体育专业的学生。
在我不会打篮球的时候,我很羡慕那些打篮球的,我觉得姿势超帅。当我来到大学开始接触篮球,这一个多月以来,我刻苦训练,尝尽了酸甜苦辣,我能明白那种失败的感觉,更感受到失败后,希望得到的是鼓励,而不是讽刺与白眼。有时候为了练投篮,可以打上三个小时;也会遇见,投了n多次,一次都没进;有时候为了学会运球,我会一直练,即使很累,很渴;有时候为了学会学会胯下运球,不惜篮球把大腿打乌,打肿。即使如此,心中的追求,从未因此中段。
早上六点钟东苑篮球场,都能看到有人在打篮球,有人在跑步,每个人都付出了时间和精力,只为为自己喝彩,只为得到认可。
我们每个人都奔跑在路上,都在无数次的循环往复中,提升自己的能力。体育场上,运动员不停的跑,跳,只为在比赛的时候,能够发挥自己。然而,观众只看到了他们站在领奖台上的喜悦,却没有看到他们失败后的不甘与苦痛。每一位运动员,都会在比赛前刻苦训练,肌肉拉伤再正常不过了,下楼梯都伴随着浑身的疼痛,感觉身体被掏空了。
每一个登上赛场的人,不论是运动员也好,篮球队的队员也好,背后的艰辛,都无法用言语形容,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明白,希望未来他们都能尊重,不论失败成功,愿未来的人生路上,我们都能爱自己所爱,如愿以偿。
新生杯在沉默与喜悦的交替中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