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爱生忧

佛在世时,有一梵志,他有一爱子,其心极喜欢爱念,视之无厌,忽然命终。命终之后,梵志愁忧,茶饭不思,不穿衣裳,身亦不涂香。但常到他儿子的坟前思念悲泣,几近崩溃。

于是,有一天梵志來到佛陀的住处,拜见世尊后退坐于一面。

世尊见他精神萎靡不振,心不在焉,魂不守舍之样,便问其所因。

梵志便把他失去爱子之事,悲伤地向佛陀倾诉了。

佛陀听后,便回答梵志:

“正是如此啊,梵志!如果有了爱,便有忧愁、苦恼、啼哭、悲烦、叹惜、懊恼生起。
梵志说:“为何这样说呢?世尊!当知若有爱之时,心便有欢喜快乐啊!”

世尊再三地说,梵志亦再三地反对,然后不满地摇头离开了。

 当梵志走出佛陀的住处时,看到一群人正在路边赌博,心中作念:赌博人大多数比较聪明有智,我应请他们评评理。

结果,那群赌博的人听闻之后都认同梵志的观点,认为如果有爱之时,心便有欢喜快乐啊!梵志听后表示:正好与我相同,便点头离去。

后来这件事,辗转传进王宫到了波斯匿王耳里。

波斯匿王也质疑佛陀的教说,便去问末利皇后。

末利皇后是一位虔诚的佛弟子,深知佛法,便回答说:“是啊,大王!正是如此!如果有了爱,便有忧愁、苦恼、啼哭、悲烦、叹惜、懊恼生起。”
波斯匿王说:“末利!听闻了导师宗旨之说后,其弟子必定会同于其观点。佛陀是你的导师,因此之故,你也会作如是之说,如果有了爱,便有忧愁、苦恼、啼哭、悲烦、叹惜、懊恼生起。”
末利皇后说:“大王!不相信的话,你可以自己去问世尊啊,派人去也可以。”

于是,波斯匿王派了一位婆罗门去问佛陀。

世尊对婆罗门说:“婆罗门!我问你,假如有人,其母命终的话,那个人便发狂,心大错乱,甚至于脱衣裸形随路而遍走,而作如是之言:“朋友们!有看见我母亲吗?朋友们!有看见我母亲吗?”以此事因缘可知道,如果有了爱,便有忧愁、苦恼、啼哭、悲烦、叹惜、懊恼生起。
或者父、兄、姊、妹去世了,是不是同样也会有忧愁、苦恼、啼哭、悲烦、叹惜生起呢?所以,可见得如果有了爱,跟着便有忧愁、苦恼、啼哭、悲烦、叹惜、懊恼生起。


从前在这舍卫城里有一对恩爱的新婚夫妻,只是不久后,夫家家道中落,为娘家所嫌弃。有一次,妻子回娘家,娘家的人逼她改嫁,丈夫知道了,不愿意妻子被夺,结果,丈夫杀了妻子,然后自杀殉情。婆罗门!从这件事也可以知道,如果有了爱,便有忧愁、苦恼、啼哭、悲烦、叹惜、懊恼生起。

婆罗门便将佛陀所说的,带回去如实禀报波斯匿王,证实了末利皇后的说法。

这时,末利皇后更进一步地为国王作了解说:“大王!你爱你的儿将毘琉璃吗?”
波斯匿王答:“爱啊!”
末利又问:“大王!如果毘琉璃变异命终,那你会怎样呢?”
波斯匿王答:“末利!如果毘琉璃变异命终,我会忧愁、苦恼、啼哭、悲烦、叹惜、懊恼生起。”
末利说:“以此事因缘,便能了知有爱生起时,便跟着有忧愁、苦恼、啼哭、悲烦、叹惜、懊恼生起。
末利又问:大王!你的爱臣尸利阿荼、爱女婆夷利、爱妃雨日盖,或者你的领土迦尸国与憍萨罗国有了无常变化,你也会忧愁、苦恼、啼哭、悲烦、叹惜、懊恼生起。由此更可以证明:“如果有了爱,就跟着有忧愁、苦恼、啼哭、悲烦、叹惜、懊恼生起。
末利又问王:“大王!你爱我吗?
王回答说:“爱啊!”

末利又问:“一旦我忽然变异命终,大王会怎样?

王又答说:“末利!那我必定会忧愁、苦恼、啼哭、悲烦、叹惜、懊恼。
末利又说:大王!想想这些情况,就不难知道确实是:“如果有了爱便跟着有忧愁、苦恼、啼哭、悲烦、叹惜、懊恼生起。
王对末利说:“太精彩了,末利!太不可思议了,末利!世尊智慧的洞察与所见,是多么地深彻啊!”

末利!从今日起,乃因此事之故,世尊即是我导师,我便是他的弟子了。末利!我现在自归依于佛、法、僧,唯愿世尊受我为其在家弟子!从今日起,终身都自归依三宝,乃至于命尽!



本则故事取材自《中阿含经.二一六》

故事中世尊强调:有爱生起时,便跟着有忧愁、苦恼、啼哭、悲烦、叹惜、懊恼生起。哪怕是再好的父母子女间的亲情关系,或夫妻间的恩爱等,亦难免恩爱别离。看完此文,亦可常常提醒自己与对方“万一我突然变异命终”,也是一种不错的心理准备。

佛说:

一切有为法,皆悉归无常。

恩爱和合者,必归于别离。

诸行法如是,不应生忧恼。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