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民族文化—白族扎染游学记

2018.07.05 

又到一年游学时,厌倦了城市的吵杂,这个假期,我们来到了云南省最大的自然村,位于大理古城北23公里,被誉为“白族扎染之乡”的周城。


从大理古城沿路乘着中巴往北走,在周城站一下车,心情一阵小激动,路边刻着璞真扎染的石头,代表我们的扎染游学之旅已正式开启。

 



走在古朴而幽静的村庄里,随处可见挂着各种图案的扎染布料和抱着棉布捆扎的老人家,她们被称之为“白族民俗的活化石”,她们靠着灵巧的双手,扎出了白族闻名于全世界的非遗文化。

 


来到闻名中外的璞真扎染博物馆,也是白族扎染非遗传承人段树坤和段银开夫妇的家,每年慕名前来学习的明星络绎不绝,张国立的“非凡匠心”也记录于此,这里朴素而真实,记录着白族扎染的历史和文化。



经过博物馆后院,一排排充满年代感的大染缸,像在诉说着白族扎染的前世今生,让人瞬间回到了过去,时光定格。



博物馆的负责人向我们介绍了白族扎染的原材料,白族扎染以蓝白为主,最常用的是板蓝根,家家户户随处可见,经过纯天然加工发酵后,成为扎染的主要原材料。穿梭在庭院里,一片让人心旷神怡的蓝,散发着植物清新的味道。



除了常用的板蓝根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制作成五彩斑斓的彩扎,让人惊叹于自然的力量。



博物馆内的培训基地,聚集了学习扎染非遗文化的大朋友和小朋友。和蔼可亲的白族老奶奶,手把手传授着各种扎染的技法,做出了一幅又一幅令人惊叹的图案。




偶遇一群进村学习扎染的孩子们,在他们身上,看到了非遗传统文化与现代的融合。认真的态度在一张张稚嫩的脸上,呈现出一幅幅美丽的作品,向世界展示着中国非遗文化传承的样子。


从博物馆出来,漫步在小巷子里,见到三位白族老奶奶正在一家院子里缠绕棉线,见我们突然进来,热情地用我们听不懂的方言,讲述着她们的工艺和历史,幸福感满满的一次擅闯民居。



告别了三位可爱的老奶奶,继续沿着斜坡一路向上,走进了周城社区学堂“蓝续”。满院子的扎染气息,画面简直不要太美。




留恋着小房间里的扎染床单,挂在院子里的海上明月,主人家招待我们的一壶清茶和水果,在扎染桌布的衬托下,随手一拍,一切都美得如此真实。




随后走进一户村民家,主人家热情地为我们讲解和演绎植物扎染的工序,已经被非遗文化深深打动的我们,忍不住开始现学起来了。




在一针一线中,感动于民族非遗文化的伟大。此刻只想时间定格,当一个认真学习的孩子,亲手制作了两幅小清新的作品。


结束了一天的“白族扎染文化”游学,周城,一个朴素原始的村落,用300多年的历史,沉淀了中国非遗文化的传承。


意犹未尽地踏上了返回大理古城的大巴。在傍晚的大理古城,骑着小摩往洱海边出发,继续探寻着下一站的美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中国百越民族社会与文化 林蔚文 著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5年5月一版一印 价位:25元+5元快递 作者厦大人...
    江予非阅读 2,563评论 0 0
  • 想必上周五冷大冷眼观史发的文章《武侠江湖专题暨社群求贤令|相识恨晚,共襄辉煌》在武侠江湖风靡一时,我就在这热烈的氛...
    李宛宸679阅读 3,304评论 95 46
  • 狮子是世界上唯一一种雌雄两态的猫科动物。雄狮有鬃毛,而雌狮没有。首先用十字线定出鼻尖的位置,脑袋大约有身体的一半高...
    教画画的猫叔阅读 8,291评论 1 5
  • 很多事情我都可以给你们建议,唯独这件事上不能,因为你没找到你想要的,是无方法可寻的。不知道要什么。也许很多朋友会说...
    Msf阅读 3,424评论 0 1
  • 打石阶走下, 那等在季节里容颜如桃花的散落, 那东风不来,四月的桃花不飘。 恰如青石的台阶, 布满落地桃花, 那桃...
    暗香晴雪阅读 1,683评论 2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