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总盼望过年。因为,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可以吃好吃的东西,穿新衣服,穿妈妈纳的千层底新布鞋。
过了腊八之后,年的味道越来越浓。农家女人开始准备各种过年食材。俗话说:中国美食甲天下,旬邑美食“甲中国”!一点也不假。每逢过年,各种特色小吃品种齐全,味道独特,全摆上桌,那诱人的香味在我们村庄的空气中弥漫!最受欢迎的当数自制土豆粉条、燃面窝窝和农家老豆腐……
周末的大清早,妈妈和同村的婶婶姑姑们一起相邀在我家压土豆粉条,从早上六七点钟一直忙碌到天麻麻黑,挂满粉条的扁担一个挨着一个,一排连着一排,在我家的院子里摆成一道道的粉条长廊。家里三大缸的水都不够用,还派压粉条技术不高的婶婶们不断在我家的井里抽水补给。妈妈们忙忙碌碌压粉条的时候,我和姐姐弟弟及伙伴们一边高兴的吃着刚出锅的热火滑溜的粉条,一边迫不及待地向她们打听:年快到了吗?到底什么时候才过年啊……婶婶总是不约而同的告诉我:快了!快了!等你们学校放假了就不远了!每每这时,我们就特别开心。非常焦急地等待着年的到来。
等过了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开始蒸燃面,磨豆子做豆腐。天还没亮,妈妈和婶婶早早地起身,将磨好的糜子面和成泥状,反复揉搓,等发上好长时间后才开始蒸燃面,蒸出之后倒入剩余的干面之中,干湿比例各占一半,再反复的揉搓,搓成长条后上锅蒸一个小时,端出后趁热捏成半月芽状,放在簸箕里放凉,等到腊月二十九下午支起油锅慢慢的炸。
闲置了一冬的石磨这时也开始了繁忙的工作,除了粉面,它还承担磨豆子的重任。将在碾子上碾碎的豆瓣和上水从上边的磨眼里灌入,边推边放,就从下面的磨眼里流出类似豆浆的混合物,将这些盛入桶中,老爸这时已经将我家的那口大锅烧的很旺,将盛好的豆糊经过纱布过滤后倒入锅中,反复搅拌,半小时后,倒入少许油点一下,约莫再过半小时后热火的豆花就出锅了,这时候,我们姐弟几个就有热乎乎的豆花吃了。白白嫩嫩的豆花,配上红红的油泼辣子,纯正的农家醋,张嘴一吸,鲜美的豆花,纯正的汁水一齐流入口中,不软不硬,不酸不辣,入口爽滑……吃了一碗,还想下一碗,这时候,爸爸和妈妈一起喊:少吃点!少吃点!吃多了不消化!在吃豆花的欢呼声中豆腐也随后被老爸和老妈用纱布“五花大绑”,稳稳妥妥的用青石板压上,坐在家里的案板上……
腊月二十四、二十五两天主要蒸各种包子和旬邑特色花子馍。家家户户集中蒸馍,蒸的馍要够一家人和来客吃到过了正月初七。这两天也是农家人相互礼尚往来时。你送他家一碗燃面窝窝,他送你家一碟包子;你送给他家一把葱,他们送你几个萝卜;你送他几个鸡蛋,他送你一盘核桃……淳朴的乡情,和谐的民风,永远是乡村一道独特的风景!
腊月二十六这天,我们一家都去赶集。一辆大飞鸽自行车上坐着我们一家五口。我和姐姐坐在前面的车梁上,妈妈抱着弟弟坐在后面。虽很拥挤,硬巴巴的车梁硌的我的腿好疼,以至于到了街口我和姐姐腿疼的都直不起来,需要好长时间才可以恢复,但我们都很快乐。到了街道,我发现,腊月的年集简直是人的聚会,大街上人山人海,可谓是摩肩接踵,举步维艰。物品琳琅满目,丰富多彩。最令我们喜欢的还是年画摊。林林总总的年画,承载了我们那时候对新一年生活所有的希望与梦想。因此,我与姐姐总会反复的挑选、对比、用我们为数不多的毛钞,尽可能的买到我们都喜欢的图案,很喜庆又有很美好寓意的年画。用这些漂亮的年画装饰我们简陋的屋子,打扮我们美丽的家园。
为了节约时间,爸爸带着弟弟去买鞭炮、请门神、买肉和水果糖。妈妈叮嘱着我和姐姐在年画摊前不要乱跑,她去取给我们姐弟做的新衣服,给姥爷送一点白糖和肉。随后我们在年画摊处汇合,一起回家。
腊月二十七、二十八这两天的主要任务是打扫室内外卫生,洗衣服。早上,天刚亮,妈妈就叫醒我们,快速洗漱后吃饭。饭后带领我们搬出家里所有的家具,开始彻底打扫卫生。打扫完后,她用自制的粉墙灰将土胚房里里外外齐齐的刷上一遍。到下午,粉墙灰一干,就焕然一新了。老爸则从地窖里刨出储存了一冬的白萝卜、胡萝卜、土豆和香菜,开始动手清洗。洗完后开始劈柴。记得老爸劈的柴火垒的和厦子的门一样高。年,就在这一点一点的劳动中慢慢的走近了。
腊月二十九的早晨,我们是被一阵通通声给吵醒的,原来妈妈在给我们蒸御面和蒸碗。尽管蒸碗中仅有一两片肉和一两个肉丸子,其余的都是萝卜丸,但是,却承载着妈妈对生活所有的美好梦想及对我们无尽的关爱。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让我们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里也能充分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及过年的乐趣。
下午的时候,油锅支起,开始炸燃面窝窝、油饼和麻花。这时候,我和姐姐就是妈妈最得力的助手啦。我俩轮流在油锅前帮忙,油锅中月牙形的的燃面窝窝,活脱脱一条条金黄色的小鱼,在沸腾的油锅中欢快的上下翻腾,看得人好不开心!吃在嘴里,又油又甜!吃的好不爽口!炸完燃面窝窝之后,妈妈紧接着就给我们炸油饼和麻花。一个个面团在妈妈的手里鼓捣两下,就变成一张张又白又圆的面饼,一张张圆圆的白色面饼“滋啦!”一声浸入油锅,瞬间就变成一轮轮金黄色的圆月。小心翼翼地用长长的竹筷捞出来,等不及凉凉,咬一口在嘴里,酥油酥油的,让人越看越想吃,越吃越爱吃,一直吃到肚皮滚圆,我们才肯罢休!
一切准备妥当,除夕之夜,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后,我们姐弟高高兴兴的穿上新衣服,新鞋子,而爸爸妈妈依然穿着破旧的衣服给我们发压岁钱。虽然少的可怜,但我们都很开心。紧紧的攥在手里,小心翼翼地装入棉袄内兜,生怕一不小心弄丢了。一会,我们的团圆饭全摆上桌:燃面窝窝、肉包子、豆腐粉条包子、糖包子、油饼、花子馍、麻花、各种素炒小菜和凉菜,还有我们全家最爱的小暖锅。尽管暖锅中只有屈指可数的几片肥肉和零星肉丸子,其余的均是土豆片、土豆粉条、白菜片和老豆腐,但是,我们吃的津津有味,开开心心!没有电视,也没有手机,更不可能刷斗音,玩快手,一家人其乐融融,好不幸福!
直到今时今日,想起儿时的过年场景,仍难以忘记!现在,每逢过年,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各种瓜果蔬菜应有尽有,却再没有过儿时过年的乐趣与幸福!再也找不到儿时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