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习义。凡诵读练习皆是学。
时习:一指年岁为时,二指季节为时,三指晨夕为时。依时反复。
说:yue 欣喜义。
朋:同类也,志同道合者。
乐:悦在心,乐则见于外。
人不知:人不我知,人不能知我,不能尽知孔子之道之高之大,孔子无愠。
全段翻译:先生说:“学能时时反复学习之,我心不很欣畅吗?有许多朋友从远而来,我心不更感快乐吗?别人不知道我,我心不存不欢之意,不真是一位修养有成德的君子吗?”
(二)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有子:孔子弟子。
孝弟: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弟。
好:心喜。
犯:干犯。
上:上位者。
乱:逆理反常之事。
务:专力。
本:根本。
全段翻译:有子说:“若其人是一个孝悌之人,而心存喜好犯上的,那必定很少。若果其人不喜好犯上,而好作乱的,就更不会有了。君子专心致力于在事情的根本处,根本建立起来,道就由此而生了。孝悌应该是仁的根本吧!”
(三)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全段翻译:先生说:“满口说着讨人喜欢的话,满脸装着讨人喜欢的面色,那样的人忍心就很少了。”
(四)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三省:一解三次省察,另解省察三事,取前者。
不忠:尽己之谓忠。
不信:以实之谓信。
传:己传之与人。
全段翻译:曾子说:“我每天三次反省我自己。我替人谋事,有没有尽我的心?我和朋友相交,有不信实的吗?我所传授于人的,有不是我自己所日常讲习的吗?”
(五)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道:领导。
乘:兵车。
敬:谨慎专一。
时:农时。
全段翻译:先生说:“领导一个能出千乘兵车的大国,临事应该谨慎专一,又要能守信,应该节省财用,以爱人为念。使用民力,要顾及他们的生产时间。”
(六)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谨:谨慎。
信:信实。
泛:广泛。
文:文章,即以读书为学。
全段翻译:先生说:“弟子在家则讲究孝道,出门则尽弟职,言行当谨慎信实,对人当泛愛,而且亲近其中有仁德的人。如此修行有余力,再向书本文字上用心。”
(七)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贤贤:尊敬贤人。
贤贤易色:为夫者能敬妻之贤而略其色貌。
致其身:纳身于职守。
全段翻译:子夏说:“一个人能好人之贤德胜过其好色之心,侍奉父母能尽力,事君上能奉身尽职,交朋友能有信,这样的人,纵使他自谦说未经学问,我也必定说他已经有学问了。”
(八)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重:厚重。
固:牢固。
主:亲。
无:通“勿”。
友:交友。
全段翻译:先生说:“一个君子,不厚重,便不威严。能向学,可已不保持陋习。行事当以忠信为主。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过失,不要害怕改掉。”
(九)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终:丧礼。
远:祭礼。
全段解释:曾子说:“对死者的送终之礼能谨慎,对死亡已久者能不断追思,这样能使社会风俗道德趋于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