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很羡慕我的朋友小Y。
每次刷朋友圈,里面基本上都有她的更新,今天是“心绪不佳,练个毛笔字”,配图大字一张;明天在全民K歌上唱个歌,据说是自己作词作曲;后天是说“之前有好多朋友问我写的小说是不是真有其事”。后来,我才知道她所涉猎的远远超过我的想象:自学金融专业,已经拿了好几个证;报班学粤语唱粤语歌;学习跳舞,健身;会画插画、漫画、油画;会找时间练习钢琴;会做色香味俱全的饭菜;会剪辑音乐;坚持看书学习...等等不一而足。
有段时间,我有点害怕看到她的微信,我有点羞于承认一个事实,曾经我们都过的是平淡单一的日子,而她已经改变了那么多变得那么优秀,我却还是这么乏味。因为她的出色让我有一种自惭形秽的感觉:怎么能把生活过得这么有滋有味呢?对比起来,我连点像样的爱好都没有。她做的事情我都想点赞,因为这也是我向往的生活,但是我有时候忍着不去点赞也不去评论,我掩耳盗铃地想并不是我一个人在原地踏步。
若一直都是这样的心态,我想不久之后我就该彻底地让她消失在我的朋友圈里,与其嫉妒不如不见。幸好,我引以为傲的强大的心理调节能力此时发挥了作用,与其嫉妒和疏远不如学习呀。我想我为什么不能变得像她一样好呢?没有谁规定我不能做这些事情啊。
2
当我下定决心开始练习写作之后,特意关注了很多成功的公众号。我才发现我的见识是多么的浅薄,那些成功的人大部分都多才多艺。
有的正职是大学老师,周末还要去全国各地的企业、培训机构讲课,一年出版好几本书,经营几个公众号;有的自己创业开公司,一人身兼财务、管理、销售、开发数职,还要出书,公众号推送文章每天不间断。
再比如泰国的国王普密蓬,会说英法等7种语言,摄影技术一流,精通各种乐器:单簧管、小号、萨克斯和吉他;自己设计帆船代表泰国参赛。
原来,这世界上从来不缺多才多艺的人。似乎除了佩服,再也找不出其他的词来形容这些人了。
3
然后,问题就来了。学这么多东西还能每一样都么出色,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不是说精通一门技能,至少要10000+小时的练习吗?他们的时间都是从哪来的?
就我来说,每天早上8点上班,下午5点下班。吃饭洗漱完毕就已经7点了,到11点睡觉,这中间也就4个小时。这么点时间,以前看两集连续剧,刷个微信、淘宝,似乎一晃就过去了;现在写一篇文章,整理白天的笔记,也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4
我就在想,是不是没有利用好这些时间呢?于是,我搜了搜关于时间管理方面的文章。看完之后,觉得这事似乎也没那么玄,再怎么学时间管理,1个小时也不会变成2个小时。学会时间管理本质上来说就是要养成一种习惯。
要养成这个习惯首先要有追求,就是要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一件让你有强烈的意愿将时间花在上面的事情。比如,我很想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所以下班后就捧着电脑开始写,连续剧啊,淘宝啊,这些事情对我的吸引力完全没有写字来得让我高兴。
然后就是不要偷懒。对大部分的人来说,我们都不是天才,所以要认清两个事实。
一是任何一个习惯的养成都需要连续不断的、长时间的坚持。不要妄想所谓的捷径和坐享其成。如果想当个作家,必定得多年如一日的学习、看书;想当个画家,必定得每天拿起画笔。
二是接受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的懈怠情绪。就算你对一件事情极度热爱,也不能保证每时每刻都能以饱满的热情来对待它。偶尔出现消极懈怠的情绪是正常的,关键在于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你仍然要坚持,否则接下来会有各种各样的借口让你放弃这件事。
如果明明设定了每天都练习写作,每天都要写一篇文章。但是,今天我觉得太累了所以还是明天开始吧;今天文思枯竭,几个小时也憋不出几个字,还是明天写吧;今天跟人有约,实在没有时间,还是明天开始吧。明日复明日,这样怠慢下去的结果要么就是永远无法开始,要么只能半途而废。
话说,我之前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是每天写一篇文章,今天已经花了3小时才写出这么几个字,一句话一件事似乎都不知道该怎么描述。但是我还是坚持写了下来,尽管写的不怎么样,但是还是要给自己点个赞。
我始终相信坚持的力量,也始终相信付出就有收获。
最后就是聚焦。像我朋友和其他的各位大神一样,他们学了那么多的东西,但并不是一蹴而就或者短时间内学会的。而是一段时间集中精力学习一项技能,等学会了之后再学习另外一项。慢慢积累自然就多才多艺了。
5.
关键真不在于没有时间,而在于自己的意愿。只要有心,早起一个小时,晚睡一个小时,学点东西,都将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