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锦
刚在《简书》看到一篇文章,讲的是人生共有7次改变命运的机会,然后按照年龄把这7次机会分条列出,最后总结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文章就这样结束了。
通篇瞄了几眼,在激发了我想要做批判性评论的冲动之后,还是保持了沉默。
进而自己也想写一篇同一主题的文章,起码比这篇多一些“思考”。
随后我又搜索了一下这个主题的文章,发现有很多内容类似的文章。阐述三次、四次、五次机会可改变命运的众说纷纭。
这个时候我搜索枯肠,想到要做一篇文章的思路:确定主题-检索素材-组织文章。
这是我学生时代形成的写作文的一般思路,显得尤为急功近利,写出的作文可想而知的幼稚和粗制滥造,所以我也就不敢五十步笑百步,对别人妄加评论了。
苦恼之余,最近也一直在读讲写作方法论的书。
粥佐罗的《学会写作:自我进阶的高效方法》中,作者阐述的基本写作思路是,输入-思考-输出。
作者认为写作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思考,主题什么的都只是素材取舍问题。重要的是遇到某个主题,通过思考主题内容,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阅读。这种由输出带动输入的方法,就显得非常的科学和高效。
劳拉.布朗的《完全写作指南:从提笔就怕到什么都写》中,作者阐述的基本写作思路是,目标-读者-头脑风暴-组织-初稿-修改。
作者认为,写作固有很强的目的性,所以先有写作意图和目标,然后要深入了解读者,就是要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然后经过头脑风暴,迸发写作点子,并筛选写作内容。然后进行列提纲(组织),写初稿,最后进行修改完善。
汪曾祺谈写作时,将文章三个重要的因素阐述出来,即思想、语言、结构。做文章时,也是针对某个题目进行深入思考,用简练恰当的语言阐述, 同时兼顾文章的结构。
其实写作很简单,可以当做是与读者说话、沟通,可以讲道理,也可以讲故事,更像是一个说书人,自言自语。但就是这样自言自语着,倘若要写得出彩,非要经历一番思考的苦功夫不可。
所以,作为社会的人,作为智慧的人类,关心粮食和蔬菜,参与社会和民生。多思考,带着问题去读书,方能写出属于自己的成熟的,出彩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