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站:西宁
在薄薄的晨曦中,我们一路狂奔,毕竟今天还有一千多公里的路程,赶早,把时间赶在前面。我们不是刻意要在三点启程,而是某人失眠,几乎是怒声怒气2点半就把我们喊起来了。因为每个人心中的碎碎念念都是今天的千山万水,要从河南,经陕西、宁夏、甘肃等省,今晚要抵达青海西宁,所以都忍着没有怨言。第一次体验千山万水的路途,没有人知道会有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噤若寒蝉的我们同时已经完全忘记了饥肠辘辘,二百公里后,驾驶员已经稍许感到疲惫,我们也陆陆续续在车上找吃的东西,几个精致生活的人,默默在车上啃着面包、饼干,就着瓶装矿泉水。太阳渐渐升起,我们也补充了点能量,蓬头垢面从床上拖起来就走的,也开始整理自己的妆容,车上的气氛开始活跃起来。
出于体谅Q先生的辛苦,我自告奋勇地开了一段车。对于我这个没有正规培训过的车手来说,开车真是个体力活,我僵硬地坐在驾驶位上,哪儿哪都不得劲,甚至觉得Q先生这辆价逾百万的车存在设计缺陷,不符合人体工学。油门也有问题,远不如我那小小巧巧的卡罗拉的操作性能。我高度紧张地爬坡、下坡,钻隧道,有时还不甘示弱地超车。西行的路上,大部分都是货运卡车,满载的货车看上去就是很危险的不安全因素,随时随地有倾覆的可能。我是壮着胆子开了百余公里,估计Q先生也是高度紧张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实在忍受不了,把我换了。我还是确定地认为,不是我的驾驶技术不行,而是他的车子设计不合理。 真是机缘巧合,我开的那段路程,都是带坡弯道,车流量特别大,都是大货车。
薇和萍接下也开了一段路程,根据Q先生后来的表述,只有薇开车时他可以稍微安心睡一会儿, 薇的驾驶技术在我们这几个里面是最好的。
从华山服务区短暂休整后,我们就进入关中盆地了。关中盆地是由河流冲击和黄土堆积形成,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水源丰富,号称八百里秦川。“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懒汉高唱秦腔”,关于秦川的懒汉,有这样的说法: 一根面条一两米长、两三寸宽,恨不能吃上一年;房屋盖了一半就半途而废不盖了, 怀抱锅一样的大腕蹲在地上喝玉米面粥,饭都懒得起身去盛 。是因为这些才被称为了秦川懒汉 ,还是因为秦川的贫瘠让堂堂男儿握拳叹息,听天由命。关于秦腔,我们听起来是很不习惯的,几个瘦瘦的老先生,叼着旱烟袋,浑身脏兮兮的,拿着木头敲板凳,并声嘶力竭地叫喊,那声音不知道从哪里发出来的声音, 让人觉得非常窘促和不安。后来,我喜欢的歌手谭维维演绎了一首《给你一点颜色》,华阴老腔的腔调让我眼前一亮,尽管华阴老腔和秦腔是有区别的,但是我认为它们应该是同出一辙,都是八百里秦川孕育出来的文化。那年的春晚,谭维维的《华阴老腔一声喊》成为我最期待的节目:女娲娘娘补了天,剩下块石头成华山,鸟儿背着那太阳飞,东边飞到西那边。为什么天空变成灰色,为什么大地没有绿色,为什么人心不是红色,为什么雪山成了黑色,为什么犀牛没有了角,为什么大象没有了牙,为什么鲨鱼没有了鳍,为什么鸟儿没有了翅膀……….
秦腔,哭泣的黄河文明!
一路西行,进入甘肃。 甘肃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脑海中出现的词就是荒凉、戈壁、空旷 。我们应该是从陇中黄土高原穿过。陇中黄土高原主要指的是位于甘肃省中部的定西,还有兰州、庆阳、临夏、天水一部分地区,这里曾经孕育了华夏民族的祖先,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黄土高原雄浑、粗犷的面貌在这里尽情的展现开来。在大学的《地貌学》课上学过,黄土高原独特的地貌又分别被称为“塬”、“墚”、“峁”。 黄土塬又称黄土平台、黄土桌状高地,塬是中国西北地区群众对顶面平坦宽阔、周边为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的俗称;黄土墚为长条状的黄土丘陵,主要是黄土覆盖在梁状古地貌上,又受到近代流水等作用的侵蚀而形成的;黄土峁,指单个的黄土丘陵。峁的横剖面呈椭圆形或圆形,顶部有的为平顶,略呈穹起,四周多为凸形坡,坡长较短,坡度变化比较明显,主要分布在高原沟壑区。 行程匆匆,就没有心思去一一比对了。
后来查找了一下资料,甘肃因位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之处,所以拥有丰富的地貌类型:草原、森林、高原、冰川,沙漠……,甘肃其实除了海洋地貌没有, 其他所有得到地貌类型甘肃都有。
自驾旅途,枯燥应是最大的问题。我们车上应该不存在,情绪饱满的四个女人,百余年的沧桑,足以写几部江湖恩仇录。Q先生已经忍受不了我们的聒噪,双耳都塞上耳机,沉浸到他的音乐世界。
记不得是什么时间到达西宁安顿下来的,酒店旁边的羊肉和牛杂汤给我留下的深刻的印象,尤其那羊肉,真是人间极品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