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豫就像迟迟敲不下键盘的第一个字。注册简书很快,决定却作了好久,就像小孩子推开新世界的门,要不要吼一声我来了。嗯,或许有人在意,或许也还是像对面夜跑擦肩而过的人群,谁在意谁的谁。翻到豪的字,“交友交心,虽万里、心亦同在”。
为何鼓起勇气要把“自己”的故事写下来,源于《怎样讲好一个故事》的触动。这本书中提到,Tim O‘Brien在《THE THINGS THEY CARRIED》写过这样一段话,“因为过去要进入未来,所以有了故事。因为在深夜里,你会想不起你是怎么从原来走到的现在,所以有了故事。当记忆被抹去,当你除了故事就再无任何可以去记忆、可以被记住的东西的时候,因为要有永恒,所以有了故事。”愈加严重的短期记忆衰减,如影随形,我想我要记下来那个“我”,记下几个星期前的我怎样在想、想些什么。
手机屏幕亮了,好友熟悉却略沉重的声音,“我最近决定要买房了,现在不买或许真的买不起了。压力好大,家里也帮不上太多忙。我们这么努力,这么努力,却还是……不甘却无奈” 我语塞,不知道怎么安慰。他的话也刺痛了我选择性忘记的神经。过了几分钟,我说,“时常感到绝望,总是觉得艰难,我想还得慢慢来,面对和转化这种焦虑感,我不知道是我个人的问题还是这代人的共性。我是个无趣的人,我要找点乐子,至少要培养点乐子,我不想再这样消极了。”“for example?……没听清?我刚刚说,'比如呢?’”“我刚刚注册了简书,我想写点东西,我活的不潇洒,我想想得潇洒一些。”“逃避?”“犹豫这么久,我只不过要决定回家了,新世界新起点,一地鸡毛但至少是自己的。”
如果说连自己都放弃了改变,你还指望谁能在乎你?